017章 丛林初战5(2 / 2)
“有什么不服?”武爱华问道。
“刚才,他是偷袭!”李雁冰说道。
“哼!你以为,只许你围剿红军,就不许红军偷袭你?亏你还是一个排长,连这点军事常识都没有?”
“总之,我就是不服。”李雁冰咬牙说道。
“你要怎样才服?”
“我要和他重新比过!”
“比什么?”武爱华心里暗喜,你家伙什么人不找,专找申仁,这纯粹是自己找虐啊。
“拳脚、枪法,还有……文化。”李雁冰知道自己,拳脚可能没那人厉害,枪法他很有信心,但这样才一比一,所以,他加了一条怪异的“文化”。李雁冰,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教导,对于传统文化棋琴书画之类的,算得上是入门了。在他看来,红军多是泥腿子,大老粗,这一条无论如何都是赢定了的。
“好!拳脚,这位国军班长当裁判;枪法,也由这位班长当裁判;我来裁判文化,如何?”
“你?”李雁冰有些不相信。
“我懂得汉语、英语、德语、日语,你懂吗?”
“你吹牛,我说两句英语我听听?”李雁冰是读完了中学的,英语的水平还不错。
“好,你听着——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
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逾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消融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
你的无穷赐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
这是泰戈尔《吉檀迦利》的第一节,在武爱华4岁的时候,母亲呼延丽就教他学习英文,而这篇《吉檀迦利》,便有如中国的《千家诗》一样,成了武爱华的启蒙读物。只是,武爱华骨子里流淌的血液让武爱华并没有成为母亲所希望的文化人,而是成为了共和国年轻的守护者。
“啊,你背颂的这段诗文,很美。长官,能告诉我这是谁的作品吗?”李雁冰听懂了,但却不知道其出处。
“这是印度诗人泰戈尔长篇散文诗《吉檀迦利》的第一节,写于1912年。怎么样,我有这个资格当你们的裁判吧。”
“长官……我……”李雁冰觉得提出这个比试极有可能是个错误。
“你也别想太多,我们打个赌,如果你赢了申仁,你们这个班的人全部都可以回去,红军绝不留难你们;但如果你输了,你和你的手下,就得为我卖命,如何?”武爱华再给李雁冰设了一个圈套。
“好!”虽然这个红军升官看样子比较有文化,但那个家伙却未必也很厉害!
“那就先比枪法吧?每人一颗子弹,由国军班长向空中扔石块,只要击碎石块就算赢如何?”武爱华说道。
“好!”李雁冰立即同意道。因为,这个班长是他的人,自然他不会故意为难自己。
随着一块石头向空中抛去,在最高处时,“砰!”李雁冰一枪发出,石块顿成粉碎状。
“好——”众人不禁鼓掌道。不管是红军还是国军,对于军事素质好的兵,都一样的崇拜。
接着,第二块石头升上了空中,可以说是又高又远!那块石头升到最顶端时,李雁冰扭头看了看站在他十米外的申仁一眼,想看看他发枪瞬间的表现,谁知,申仁根本就无动于衷。“啊——”有红军战士已经开始惊叫了,再不开枪,岂不是要输掉这一场?
“砰!”直到那石块降到快20米高度时,申仁才果断抬枪,瞄都没瞄一下,一粒子弹就从枪口射了出去,枪口的烟尘还没散尽,远处的石块已经炸成了粉尘。
“啊——”众人没看明白,这样也行?
“李雁冰甘拜下风!不比了!”现场之中,只有武爱华和李雁冰两人,看清了申仁出枪瞬间的动作。申仁出枪的动作很快,快得肉眼几乎看不见,李雁冰看清了,而且还看到申仁的枪口所抬的高度像是经过精心计算过的一样,不高一分不低一分,不左一分不右一分,刚好在石块距地面约8米左右的高度,击碎了石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