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酱油男(1 / 2)
五月放了田假,田里的麦子一眼望去金灿灿一片。牛家的田地大部分在山坡,一条一条的,收割起来也快。等收了麦子种上红薯土豆,加上老爹发的几十斤陈米,一年到头,粮食也就刚够全家一年的嚼头。
现在小弟要去青城书院,想必以后的花销会越来越大。牛春花想着要多买几亩好田。附近没有就再往远处走走。现在不同于战乱的时候,地价上升了许多。上等田一亩要十两左右,稍差一点也要五六两了。牛春花掂量了一番,准备就近买上二三亩。一来买多了,家里劳力不够,别想指望着老爹和大壮。二来,朝廷以后肯定要增加田亩税,这里的粮食产量并不高,一年下来很不划算。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给大哥找个差事。马上要娶媳妇的人了,以后总不能靠着媳妇养家。想来想去,牛春花决定家里再添一头小毛驴,让大哥驾着毛驴,拉人也好,拉货也好,一天下来,多少能挣几个钱。
牛春花琢磨着,又跑了一趟青城镇。要赶在麦收前,把驴买回来。这样农活干起来多少会轻松一些。
到了镇上,牛春花又鬼使神差地往上次那个“老郝酱油”铺里走了走。
谁知,还没近前,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叫骂声,哭喊声,紧接着一个年轻的男子边往怀里塞东西,边骂骂咧咧往外走。紧接着里面跌跌撞撞追出一个老妇,正是上次牛春花见到的人,哭叫道:“这是郝家的本儿啊,你不能卖啊……”
牛春花好奇地问周边的人:“没人报官吗?”
“人家的家务事,多事!”答话的人很冷漠。
“是啊,上次有人报官,郝娘子又哭又跪的求着不让报。报官的人本来是好心,结果被弄个没脸,以后谁还管啊。”好心人解释道。
“吆,还是你这个小丫头啊。我劝你,怜悯心不要用在这里了。免得再沾一身骚。”牛春花回头一看,正是上次那个尖酸刻薄的高瘦女人。
牛春花皱了皱眉,不出声。
“怎么,不相信?你可别说我坏心。任谁碰上个好赌的不孝子,也经不起这样折腾啊。我好心帮帮他们郝家,偏将我当仇人看了。”那女人撇嘴道。
搞清楚了什么事情,牛春花也没有心情再待下去了。凡事沾赌的十个里有九个要闹得家宅不宁,这种事的确没法管。就是管的了一时,也管不了一辈子。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为赌散尽家财。
离了酱油铺,牛春花直接到了城门外卖牲畜的地方,挑了一条灰色的小毛驴,带着配套的驴车,花了差不多三贯钱。卖家还很好心地教给牛春花怎么驾驭。
牛春花驾着毛驴,越看越高兴,瞧这毛驴多精神啊,大眼睛湿漉漉的,尾巴摇来摇去,昂昂直叫唤。牛春花就直接给起了个名字,“灰灰”。
灰灰有些调皮,就跟个小孩子一样,走在路上,一会儿要低头吃草,一会又去够山上伸出的树叶。牛春花驾着车东摇西晃,仍然舍不得打它。
走走停停,简直比自己一个人走路回家还要累,总算在晚饭前到了家。
牛小弟也很新奇地看着毛驴,甚至不顾自己的衣服,还给毛驴抱来一捧秸秆。小毛驴还不好好吃,非要伸着脑袋去够小弟头上沾上的几根,吓得小弟哇哇大叫地跳着脚抛开了。
牛春花几人就在一旁哈哈直乐。前段时间因为银子分配不均的隔阂好像一下子全不见了。这日子真好。
收完了麦子,紧接着到了端午节。往年家里是不包粽子的。今年牛春花早就备好的糯米,枣还有粽叶。糯米买的不多,牛春花又搀了一些豆子,泡在水里。枣是去年秋从山上摘的枣,可以多放几个。粽叶这几天也一直在水里泡着。
端午前一天,牛春花就准备包了。一开始还不熟练,不是这边漏米,就是那边漏米,还歪歪扭扭的,十分难看。等包上几个,渐渐手熟了,牛春花挑出几个模样好的,串成两串,准备给苏妙妙送过去。
看着有趣,牛小弟也在一旁玩得不亦乐乎,早忘了先生教的什么“君子远庖厨”。牛春花只好在一旁不断叮嘱,小心被粽叶割破了手指头。
听过大户人家端午这天,还要赛龙舟,往江里撒粽子,一来为了送灾逐疫,二来说是要纪念屈原。读书人还写出了“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这样的诗词。不过牛春花还没见过大船,木筏子这种只能再浅河面上撑的不算。
准备的东西并不多,总共不过一小盆米,说笑期间,很快就包完了。牛春花把送人的拿出来,家里也就剩下二十来个。
吃了晚饭,一家人都守在灶房前,盯着锅里咕咕冒着的白烟,烟里带来一些粽叶的清香,几个人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好了,好了,快回去睡觉吧。”还是牛春花看看小弟都忍不住打呵欠了,才劝道:“要明天才能吃呢,还得在锅里捂上一晚。”
牛家几人这才恋恋不舍地一步三回头,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牛春花刚起来,就听到厨房咯吱咣当乱响。进去一看,牛大壮早拿着一个粽子狼吞虎咽起来,牛小弟的嘴角也沾着几颗米粒。看到牛春花望过去,牛老爹不好意思咳嗽几声,胡乱擦了一下嘴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