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六章 多情的女人(1 / 2)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村人大跌眼镜的事还在后头。敢为兄弟俩换了媳妇的半个月后,村中忽然传出一条消息,王秀才要娶刘秀才的女儿为妻。俩人年前就悄悄定了婚,这几日就要回来与各自的父母商量嫁娶之事。这事传到进财耳朵里,他立时冒出一个念头,定是有人暗中造谣中伤先生。俩人年纪悬殊且有隔着辈份,先生不可能娶刘玉琼的。
刘秀才闲下来到家中小坐了一会儿,进财了解了族长的难言之隐后才明白,村人所传不虚。刘玉琼已到了出阁的年纪,刘秀才多次到里叫她,她都不肯回来,看样子女儿也许有了心上人。刘秀才是个想得开的人,时代不同了三媒六证的过程只是个形式而已,只要女子喜欢,嫁给谁都无妨。门当户对八字合不合的事,他并不讲究。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女儿偏偏看上了他的好友王秀才。要是随了女子的愿,他以后还有何脸面在村中指手划脚劝导别人。他以前常和王秀才称兄道弟,要是做了他的泰山,他如何能拉下这个脸面。村人都在等着看族长的笑话,刘秀才心中苦闷却无法向外人道及,同病相怜,他这才到进财家中坐了一会儿。
刘玉琼比启智年长几岁,村中像她这样年纪的女娃,娃娃早都抱在怀里了。眼看女儿的年纪已到了山梁上,刘秀才做爹的急了,刘玉琼却一点也不急。她用还没完成学业的话,胡乱搪塞着心急如焚的爹。刘秀才也不好说什么,当初是他把女子送到学堂去的,婚事只能等她完成学业再说。刘玉琼从学堂毕业本该老老实实回到家里待字闺中,可她却说她是新时代的知识女性要婚姻自主,晚点嫁人没啥关系。刘秀才心里清楚,女儿这几年念书把心给念野了,出嫁的事只能再往后推一推了。
已是二八佳人的刘玉琼像株荷花样亭亭玉立,眉宇间流露出一丝与年龄不相称的淡淡的哀愁。她白晰的面孔得体的举止,搭眼一瞅就知道是诗礼之家走出来的女子。当刘玉琼回家过年路过四周的乡村时,家景殷实的男人们都在悄悄打听,这是谁家调教出来的好女子。当他们得知这女子一直在城里念书时,没人愿意上门提亲,谁愿意娶一位整天不着家的女人做媳妇。宛如空谷幽兰样的刘玉琼尽管长得楚楚动人却鲜有媒人登门提亲,这样一来正如她所愿。如今她已是县知事身边的文书,更没人敢去家里提亲了。
到公署做事的头一天,刘玉琼穿着件月白色的斜襟上衣和黑裙子,从院门里一走进来就迷不住了不少年纪与之相仿的同僚。当同僚们个个都向她献殷勤时,王秀才才发现这女子已长大成人了,再也不是先前那个在他膝下跑来跑去缠着他讲故事的小女娃了。
还在学堂读书时,刘玉琼就不时地往公署里跑动着。这也难怪,倘大的县城就他们几个同乡,给家里捎句话带个东西啥的相互都离不开对方。一来二去对公署里的人事渐渐熟悉之后,完成学业的刘玉琼顺理成章地留在王秀才身边做了文书。刘玉琼言语不多做起事来却井井有条深得王秀才器重,然而两人的师生关系并未就此改变。两人的爱慕之心,是从一片不经意的小树叶开始的。
那天刘玉琼看到先生一连几晚都在看一本书名叫《茶花女》的外国小说,这是本什么书竟让先生如此着迷。王秀才看完后,刘玉琼迫不急待地拿在手上看起来。没看这本书之前,她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伟大的爱情,有如此痴情的女子。她为苦命的玛格丽特泪流满面,为阿尔芒不知情的背判而伤心难过。看完这本书刘玉琼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对苦命的恋人,他们的故事比梁山泊与祝英台还要感人。做为对先生的答谢,刘玉琼特意在一片风干的树叶上写了首抒怀的新体诗,夹在书中送还了先生。一天夜里,王秀才不经意地看到了这首写在树叶上的新体诗:
思茶花
遥远的欧罗巴有一株,
带着馨香的茶花。
在凄风苦雨中,
摇曳着长大,
历经浮浪子弟的践踏。
漫长的雨季里,
有我在远方牵挂着她。
你看,
花瓣上那闪着晨光的朝露,
是我星夜里,
思念她的泪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