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刘封的恨(2 / 2)
其实,徐庶担心的是自己。
整个长江一线,只剩下自己手中这五千的野战军,其余驻守各郡的郡兵,人数既少,战斗力又极弱,当吴人来攻之时,能否自保都成问题,更别说召集起来正面对抗吴军的进攻了。
襄阳的水军战舰被毁,这也就意味着陆逊只需用少部分的水军,便可轻易的阻断北岸关羽军团任何的渡江企图。而这时,陆逊便可分出更多的兵力来收拾陆口的汉军了。
接下来收到的情报又证明了徐庶的担忧,果不其然,在完成对襄阳的包围之后,部分吴军已经南归,不久后就将进入长江,很显然,这支部队是冲着陆口来的。
此时的吴军,大致分为了三个作战兵团,围攻夏口的甘宁军团大约有四万人,围攻襄阳,并绝断汉水的吴军大约有凌统军团的六万人,而即将对陆口发起进攻的,将是陆逊亲自率领的五万吴军。
五万吴军,十倍于己,而且,吴国随时还可以再向荆州增兵。
如此悬殊的兵力,即使是足智多谋的徐庶也感到了一丝凉意。
“看来陆口是守不住了。”在焦头烂额的苦思了半天之后,徐庶无奈的道出了这一句。
张辽神色一变:“守不住也得守,若是不守陆口,吴人的水军长驱直入,我们身后的荆州之地都将保不住。”
作为一名曾经固守合肥多少的将领,张辽习惯姓的准备死守,不过,徐庶却显然不这么想。
“陆口不比夏口那般有坚城可守,固守陆口必须建立在有水军可配合的前提下,如今既无水军以为犄角,执意的固守结局只能是死路一条。”
听着徐庶的口风,张辽已经感觉意到几分他的用意,遂直言道:“大司马,你到底心中有何想法,不妨直说吧。”
徐庶沉吟了片刻,方道:“与吴人争雄的关键就在于水军,如今襄阳水军已没,如果陆口和江陵的水军也被摧毁,那江汉之地便尽是吴人的天下了。我以为,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就是无论如何也要保住我们手中的水军。”
徐庶的计划具体而言就是弃却陆口,收拢南郡及荆南三郡的所有可用之兵,退保江陵城。同时将陆口和江陵的五百余艘战船逆江而上,退往益州。
这个计划可谓是壮士断腕,相当于把江夏、长沙、武陵、零陵江南荆州之地尽数拱手让于吴人,全军退守江陵城,与襄阳城形成南北呼应之势,勉强可保全两城之间的荆北之地。同时,五百多艘战船退往益州,只要一过三峡,则吴人便将奈何不了这些战船。
如此,虽然损失了大片的国土,但有五百艘宝贵的战船被保住,而且江陵城池坚厚,积粮无数,五千多正规军,再临时发动一部分城内丁壮,足以长久的坚守下去。
而只要江陵和襄阳,这两个扼住江汉水道咽喉的钉子不被拔出,那么吴人就算夺取再多的荆州土地也是浮云。
张辽并非纯为武夫,大局谋略方面也相当有见识,细思之下,他很快就意识到,徐庶的计划确实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元直的意思我也明白,可是你我既没有得到朝廷的允许,也没有得到上大将军的许可,就这般弃守陆口,拱手让南荆州让于敌手,这般重责,只怕……”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张辽的本姓,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向负的职责,所以才会对徐庶为违抗军令的计划感到担忧。
徐庶沉默了片刻,正色道:“我以右大司马的身份下达此令,自张将军以下将士,皆是听令而行罢了,将来若是有人追究起来,我徐庶自一力承担便是。”
…………邺城,汉营。
邺城中自然有方绍的细作,有的是先前就潜伏进城中的情报人员,有的则是围城后主动表示愿意归顺的魏国官吏,他们自然有方法将城中的情报及时的送出来。
各方的情报表明,邺城之中已是暗流涌动,危机四伏。夏侯尚对士族大臣们的大肆抓捕,已是弄得城中人人自危,心思惶惶。而某些实力派人物,为了自保,似乎已经在开始暗中展开行动。
方绍嘴角扬起笑意,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正在这时,王濬匆匆而入,将一道从黎阳方面发来的情报送上,焦虑道:“大司马,魏国形势有变,你快看看吧。”
方绍接过密报一看,神色不禁也是一惊,因为密报上声称大批的魏[***]队正在北渡黄河,向着邺城方向赶来,截至到发出情报之前,已经有约四万人渡过了黄河,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
“怎么回事,魏军怎么会在突然之间,有能力抽调出这么多的军队援救河北呢!”
(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