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此人定是杨嗣昌同党(1 / 2)
“另外,请陛下颁布‘罪已诏’一书昭告天下,以悔过与建虏议和,不允百姓迁移山东之政。并言从此退居宫内,内政之事交由内阁全权掌管。如此,再签《君臣谅解备忘录》,则君臣两相安。”赵岩再次提出了要求,然而这个要求却是不亚于签订几项约法。
若是发布了罪已诏,崇祯等于是在天下人面前认了罪。这可不同崇祯之前发布的罪已诏,之前崇祯的罪已诏虽有悔过,但悔过的地方大多都是一些不痛不痒,要不就是责任在于臣子方面的罪责,他崇祯反而能用罪已诏收拢人心,让贫苦百姓知道崇祯是一个敢于悔过的皇帝,让他们对崇祯抱有改变不公现状的希望。
“当然,这是受小人杨嗣昌蛊惑,陛下自无太多过错。”赵岩面露温和之色,微笑着对他们二人说道,算是给个台阶下,然后对茅元仪说道:“把范文拿出让二位公公一观。”
茅元仪随即拿出一张早已写好的‘罪已诏’,递了过去。
王承恩和曹化醇二人一人拿着一边,仔细的看了起来。
这封罪已诏上,用的是崇祯的角度来写的,用词痛切,深深反省与建虏议和,禁止百姓迁移山东的罪责。并言:“朕三省吾身,之以犯此大错,虽有受小人蛊惑之故,然君主权力过大乃是主因,华夏数千年,上至夏周,下至汉唐宋,因君主昏庸而使国之倾覆者数之不尽,朕虽不至昏庸,然难保子孙如此,故此,朕退居深宫,除掌军权外,国之政事,一律交由内阁全权处理。内阁者,四年为一期,首辅只可连任三期,若百姓不满,则需下野还乡,如此庸者去,贤者留,生生不息,用之不勤,则无昏君、歼臣可以一人之私而损天下之利。另行军、政、法三权分立,互不统御,互为制衡,一切皆以《大明律》行事,以保体制永存,皇室万代为尊,故朕亦受《大明律》约束,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矣……”
王承恩和曹化醇二人皆是不语,此时他们的处境算是进退两难,不书罪已诏,宫外的暴民就很可能马上冲进来。
可是真是照做……当然,这还得崇祯拿主意,两人都没办法答应,王承恩这时说道:“此事还得向陛下请示。”
“自然,马上把陛下请来。”赵岩对边上秦致远说道,秦致远应诺一声,带着十几人就走了出去。
不一会,崇祯带着几个小太监来到了会场。崇祯一进会场,马上看到十几个桌案拼接起来的大长桌,赵岩带着人坐在一侧,王承恩和曹化醇带着人坐在另外一侧,桌上正放着一些文件。
双方看见崇祯进场,便都站了起来。
“陛下请上座。”赵岩笑着对崇祯伸手比道,崇祯面色十分不好看的走到了上座,然后坐了下来,说道:“朕不是让你们全权代理吗?为何还要请朕过来?”
赵岩站起身,拿着一叠约法文件走到崇祯身边,将约法放在崇祯的身前,说道:“两位公公并不能代替圣上,约法除了盖章外,还需陛下与下臣双方签署大名,并那下手印方能生效。”
说着赵岩扭头吩咐道:“笔墨呈上。”
笔墨很快呈了上来,赵岩笑着说道:“陛下,臣已与二位公公商榷好了,陛下就签了吧!”
崇祯看了看王承恩和曹化醇二人,二人皆是点了点头,崇祯这才将文件拿了起来,一一看去。
王承恩和曹化醇二人与赵岩商议了半天,也没改动什么地方,几乎就是完全同意,崇祯深吸了两口气,在赵岩的胁迫下,提起毛笔,颤颤巍巍的在上面签下了朱由检三个大字,然后将大拇指在红棉上按了按,接着按在了文件上。
崇祯很快签署完了《丙子年立宪约法》、《山东军事特权约法》、《丙子年君臣谅解备忘录》三项文件,每项文件分两份。
赵岩将文件接过,干净利落的在上面写下了赵岩两个大字,然后在上面按了个红印,接着赵岩将文件分开。
“这一份由陛下保留,这一份由下臣保留,本法今曰起,即时生效,双方不得单方面违背、撕毁条约。”赵岩起身扬声说道,然后拿出罪已诏,推到崇祯面前,“还请陛下将此书昭告天下,以证约法实效。”
崇祯接过《罪已诏》一文,看到那三个大字,面部肌肉马上剧烈抽动起来,崇祯的忍耐,已经达到了极限,大吼道:“朕签也签了,你安敢如此?”
“陛下,将这封告书发出去,您就不用如此劳累了,从此深居宫中,大可声色犬马,亦无亡国之祸。”赵岩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把崇祯气得浑身发抖。
赵岩对秦致远打了个脸色,秦致远悄悄退了几步,不一会,马上一个亲兵跑了进来,对赵岩报告道:“将军,不好了,城外百姓群情激奋,要冲进紫禁城拿皇上问罪。我们快拦不住了,是否增加兵力?”
崇祯听得猛然一惊,赵岩则默然不语的坐在一边,崇祯握紧了拳头,半响无奈的咬牙道:“朕发。”
“陛下英明。”赵岩笑道。然后歪头说道:“陛下且随下臣到城墙与百姓解释一番。”
说着赵岩便起身走了出去,王承恩和曹化醇来到崇祯身边,问道:“皇上,我们……”
“去。”崇祯从嘴里蹦出这么一个字,然后也站了起来,跟着赵岩走了出去。
一行人很快登上城墙,下面的百姓正不断的推搡着前面的长枪兵,长枪兵被推得摇摇欲倒,不时还有人拿烂菜叶砸向长枪兵的脑袋,把他们身上的头盔弄得污迹斑斑。
演戏自然要做全套,赵岩和崇祯登上城墙,下面的百姓看到穿着龙袍的皇帝出现,一时间全都看了过来。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赵岩压手高呼道。下面的百姓看到赵岩的动作,一时间都安静了下来。
赵岩扬声喝道:“今天,是八月十九。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姓意义的时刻,大明帝国第十六代皇帝朱由检,已同意还政于民,施行三权分立。今后,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大明帝国将没有任何人,能以一己之私,将意志强加于人。更没有人,拥有绝对的权力……”
赵岩的声音久久回荡,激昂的进行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演讲。崇祯却是不以为然,这个历史姓意义,只不过是乱臣贼子犯上,今后史书上,赵岩必将被人唾弃。
演讲过后,赵岩随即命令百姓解散。百姓很快就散去了,挑起示威游行的都是赵岩的人,这些人一走,自然也就没有谁会逗留了。
下面的百姓虽然无法全部听见赵岩的说话,但事后赵岩的讲话却不断的传播。
……清晨,紫禁城内敲响了钟声,崇祯召文武百官入城朝议。文武百官在这次兵谏中并未受到什么损失。
赵岩的兵马压根没去动他们,他们听到宫内传出的钟声,许多官员连忙备马、备轿,朝着紫禁城而去。
赵岩早上起来,听到宫内的钟声后,也整理着装,带上参谋部的众位参谋和亲卫,也朝着紫禁城而去。
路上的文武百官看见赵岩一行浩浩荡荡的骑着马,纷纷给赵岩让道,没有谁敢去阻拦,同时也没有谁上来搭讪。
所有文臣武将,都保持着沉默。
他们在看着,看着赵岩到底想要做什么,就连一些山东派的官员,此刻也是如此。
局势依旧不明朗,他们还知该如何下筹码。
赵岩虽然攻入京城,但并未软禁崇祯,同时大明各路援兵已经在路上,谁胜谁负一时难以琢磨。
至于昨曰传开的崇祯已经答应还政于民,进行三权分立,但具体情况他们并不了解,而且朝廷‘元气未伤’,胜负的确很不好说。
但也有许多官员看出了赵岩的权势之盛,想要攀上赵岩这颗大树,只不过一时没有机会和赵岩接触。
赵岩在太和殿外勒马停步,然后从马上跳了下来,带着一众参谋,还有十几名亲卫,就进了太和殿。
崇祯还没到,殿内站着一群官员,见赵岩进殿,连忙停止议论,纷纷退至两旁,一些官员看到赵岩身后的茅元仪,不由大吃一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