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三章 计划(1 / 2)
路一守虽然是商人,但他一直觉得经商并不是那么光彩的事情,骨子里还是认为本本分分的务农才是正点,而且,叶晓瑜是他拜把子兄弟叶青的女儿,如今叶青一家灭门,只剩下这么一个独苗,他怎么样都不能让叶晓瑜这样出去抛头露面。所以一听叶晓瑜小小年纪就要开始偏离正轨,明确表示了反对,而且说在路家不缺吃不缺穿的,何必要把自己搞的这么累。倒是江萍比较开化,看叶晓瑜一副心意已决的样子,便开始劝路一守,其实江萍精明的很,从她的出发点来说,反正叶晓瑜现在吃住都在路家,如果让她去做些小生意的话,赚了可以养活自己,亏了路家也没有什么影响,最多像现在这样养着她就是了。而且女孩子是别人的人,到时候长大了,自己还要陪一大把的嫁妆钱,如果叶晓瑜自己能够攒一些钱,那她路家到时候就可以少出点。这么一想来,江萍怎么样都要好好的劝一劝路一守这老顽固。
江萍虽是农妇,书读的不多,大字也不识几个,但常年跟着路一守,她的口才却是异常的好,而最关键的是,路一守是个彻彻底底的妻管严,怕江萍怕的要死,所以,虽然他一开始对叶晓瑜的提议表示明确反对,但经不起江萍的劝说,到后来,即使还是有些不顺畅,但还是勉强同意了叶晓瑜的想法。既然同意叶晓瑜的想法,路一守就去拿了20两银子给她当家底,江萍虽然觉得路一守过于大方,但一想“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也就默许了路一守的做法。
正是因为先前已经有了这么一茬。叶晓瑜如今才敢明目张胆的开始在南苑这个院子里做起自己的活计来。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自己这次去京城,还萌生了另外一个想法。
泉秀村地处平原,且土地肥沃,十分的适宜种植。也正是因为如此,村里的有些人即使拥有的田地不多,但由于每年收成好。踏踏实实的守着几亩地。维持个基本的生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优势,村里不仅水稻、小麦等粮食长得好,几座矮山丘上的果树。长势也是十分喜人。路家后山上的桔子林就不用说了,荒地那边的梨子树每年结的果子也是不错。还有村民房前屋后院子里种的枣树,这些水果一到成熟的季节,多到吃不完。就像去年一样。叶晓瑜每次经过村里,都看到好多枣子烂在树下。没人管它。泉秀村虽然距离京城很近,但坐着马车也要一个多时辰的时间,这样的距离加上来回的车费,使得很多人没有要紧事都不愿意去京城。即使自家有牛车的人。也不愿意没事往京城跑,农家人思想保守,喜欢安定的生活。在村子里能够自给自足就行了,去一趟京城。费事又费钱,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话没人愿意去。
所以,更不用说要把那吃不完的水果和蔬菜拿到京城去卖了。村里每年收成的粮食倒是有拿去卖的,但这种所谓的卖,是里正带着官衙里的人每年定期来村里收购,就是预留自家吃的之后,把余下的卖给国家。这种买卖,是带有强制性质的,就像是交赋税一样。因此,这种买卖虽然可以赚到钱,但却不是真正的买卖。
就算是村里的“经商达人”路一守,他也只是在每年的秋收之后将面粉运一些到南方的城市去卖,顺便夹带些预留的大米。而每次南下做生意,他都是低调行事,总觉得有些不光彩。在交通如此不发达的时代,物资的运输,不仅耗费大量的在途时间,而且还需要一大笔钱,再加上人民保守的农耕思想,经商的人,真的不多。
叶晓瑜如今想做的,就是“真正的买卖”,她才没有那种“田地至上”的落后思维,什么商人地位低贱之类的观念,对她一点影响也没有。能够赚到钱,让自己富起来,这才是关键。
自从去京城买了水果之后,她就开始在脑袋里打上了这样的小算盘:京城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来往行商之人也多,对水果和蔬菜有大量的需求,但由于交通和人们思想的限制,京城市场上的水果和蔬菜,基本都是几个固定的“供应商”向专门卖这些东西的贩子收购,而这些菜贩子又是向居住在京城郊区的一些农民收购的,除外还有一些从域外引进的高档水果,偶尔也有靠近京城农村的村民趁着赶集顺带卖一点蔬菜和枣子,但这不是经常性的行为,因此,京城的水果和蔬菜,基本都不是农户直接供应的,经过了中间贩子的环节,价格高的吓人。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能够在京城长期居住的人,都是非富即贵的,区区一些小钱,对他们的生活根本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