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农忙时节(2 / 2)
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直隶地区还在清廷手里!
不过江南矿务公司对此并不担心。他们对中华军方抱有极大的信心,认为短则一年,长不过两年中华军就能够打到直隶去,到时候他们就会紧随军方的步伐到唐山地区投资开采煤矿。
如此情况下,江南矿务公司自然对一些深处内陆地区,开采又不容易,同时煤炭质量也一般般的煤矿没多大兴趣了。
郭龙云在视察了江南钢铁厂后,就是手书一封送往南京给了宫务厅财务处的潘立宣,试图争取江南矿务公司在安徽投资一个大规模的煤矿开采基地。
不过后续如何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得到消息的了。
郭龙云离开了后,毕宣溪这个太平府知府自然也是离开了马鞍山地区,他这个太平府知府也是大忙人。
他被调往太平府担任知府,可以说是被上司寄托了极大期望的,组织部方面希望他能够办好马鞍山的铁矿开发,同样还希望他能够尽快回复太平府的民生,让这个位于大江南地区的平原地形的传统农业大县尽快回复生机。
太平府虽然说所辖的县州不多,只有当涂、芜湖、繁昌三县而已,但这却是皖南地区仅有的一片平原地区,乃是典型的江南平原地形。
但是这块传统的农业产区因为太平天国和清军以及中华军的来回拉锯战,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大量上好的田地抛荒。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太平府各县一直都是尽力的恢复农业生产,目前虽然还没能恢复到往日的鼎盛时期,但是多少已经恢复了生气,长江南岸的大片农田已经相继恢复耕种。
今年上半年也没有出现什么大规模的天灾人祸,让太平府迎来一个近五六年来的首个丰收季,如今整个江南地区正处于夏季农忙时期,农民们忙着收割已经成熟的水稻,然后犁田翻地播种秋季水稻。
而如果今年下半年也风调雨顺的话,那么太平府今年就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丰收年了!
农业生产自古以来就是头等大事,对于当代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怎么说呢,中华帝国可以没枪没炮,大不了就是打不赢仗而已,但是没有粮食却是不行的,因为那是会造成大规模饥荒,对外败一两次大不了签订几个不平等条约,等实力上来了发动战争就能够收回来,但是要是大规模饥荒饿死几千万人,可就无法挽回了。
所以哪怕毕宣溪是以擅长工商实业闻名的官员,但是其担任太平府知府以来,实际上大部分的精力还是放在了农业生产上,保证全府百姓的温饱问题才是他的首要工作。
如今农忙时分,他自然是变的更为忙碌,亲自下乡巡视,敦促下面的一些基层官员做好农忙工作。
连接在外头跑了好几天,等回到位于当涂的知府衙门时,他整个人都是晒黑了一圈!
外头巡视一圈没有发现什么大的问题,各县的农忙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也许是得到了今年难得丰收的刺激,下面几个县的士绅们比较积极的参与到了知府衙门组织的水利工程修复中来。
有的捐款,有的动员本村本族的乡民参与义务劳动,用以开挖、疏通水渠。
等秋后时分,整个府县水利工程就会走上日程,而根据现有的计划,到时候官方的投入并不会太大,只是作为一个组织机构而已,水渠的开挖都是乡民自行开挖,施工期间的伙食之类的一般也会由当地的士绅富商阶层捐助,而府衙门为此付出的只有前期大约五千圆的资金而已。
而当毕宣溪等地方官员忙着夏收农忙工作的时候,财务部的官员们也一个个忙碌着准备征收夏税。
尽管从账面上来看中华帝国的税收体系里,农业税已经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是依旧非常重要,在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江苏省(不包含商贸区)的话,尽管盐茶、商税等占据了大头,但是农业税依旧占据了大约百分之三十的份额。
而在一些工商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农业税更是占据了大头,比如说太平府这边其农业税就能够占据整个税收比如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而放到整个中华帝国的统治区域里,农业税将会占据所有税收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农业税这么重要,这财务部的官员们不重视夏税的征收才怪呢!
早在六月份的时候,财务部的各级财务厅,财务处,财务科就已经是磨拳搽掌,夏收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提前做好了准备。
如今夏收刚开始呢,那些基层的财务部官员就已经是走乡下村,正式开始了夏税的征收工作。(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