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国宝(1 / 2)

加入书签

大抵因为开国高祖皇帝与端佑皇后伉俪情深,征战十余年建立大褚坐上高位后也依旧感情甚笃,所以他虽然主持修订了长信宫制,自己却未用上。

他并未广纳后宫,终其一生只有皇后一位发妻。

也正是因为如此,荣氏皇族倒是十分讲究情投意合,虽说后代少有废六宫专宠皇后一人的皇帝,却也并不荒淫无道。

说是少有,但也并非没有。

荣景瑄的祖父昭庆帝,就是第二位专情皇帝。

他少时即位,同日立元太子妃为皇后,废三宫六院,只与皇后如寻常夫妻般生活。

昭庆帝被广为称赞,并不仅仅因为他友爱发妻,也因他广施仁政,给大褚带来新的繁荣。

他的谥号文,就是百姓和百官对他勤恳爱民的最高肯定。

经天纬地、道德博厚、勤学好问方可曰文。

纵观大褚二百六十八年,也只有他一位文皇帝。

然而,这位雄才大略的文皇帝,却有一个最大的遗憾。

他的皇后身体孱弱,在诞下嫡长子后就缠绵病榻,于长子三岁上便撒手人话,先他一步而去。

而他们唯一的儿子,襁褓之中便被立为太子的荣礼贤,却并不是一个当皇帝的好人选。

他懦弱无能,文武不就,无论做什么都犹犹豫豫,不堪大任。

文皇帝自己深知这一点,可他跟皇后只有这么一个儿子,爱屋及乌,他爱自己的发妻,当然也爱两人的孩子。

为了不让大褚在儿子手中衰落下去,文皇帝在自己病重时立下两位太子太傅--翰林院学正顾振理与谢明泽的祖父、当时的礼部尚书谢知章。又立四位顾命大臣,当时的武平侯、安国候、长乐伯与宰相魏书言。

最后,他给儿子立了一位他认为最好的太子妃。

也就是荣景瑄的母亲温佳皇后冯婵娟。

冯太子妃出身勇武军冯系,自幼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她本身又是军营长大,虽然才五岁,却很有风骨,性格柔中带刚,能堪大任。

再一个,冯太子妃小小年纪就美貌绝伦,是丰城出了名的小闺秀。

文皇帝觉得自己的安排很好,非常好,于是他嘱咐了儿子,便撒手人寰。

文帝殡天的时候,慜帝也不过才六岁。

他一开始确实还算是按照父亲的遗旨来办事,政事有顾命大臣做主,他又没后宫,宫里的事情就简单多了,就这样老老实实跟着帝师听课,一日混过一日。

一直等到十五岁上,慜帝和温佳皇后才终于大婚。

那个时候的慜帝虽然也不是个多好的好皇帝,但他却并不荒淫。

温佳皇后嫁进宫中才发现,三宫六院里面大部分都空着,只有离乾元殿最近的延禧宫住了几个贵人,他也很少去。

十五六岁的天潢贵胄,愣是一个孩子都没有。

而慜帝似乎跟他的父皇一样,在跟温佳皇后成亲之后,那些他以前的贵人答应仿佛都失去了颜色,后来也只去温佳皇后的正宫。

但他去的次数实在是再少了,每逢初一十五才过去略坐一坐,大多数时候,他是从来不留下歇夜的。

温佳皇后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异常,在坐稳中宫之位后,她着手调查一番,才发现慜帝这个人似乎有很多秘密。

他每天在乾元殿都没什么事情做,可却从来不离开那里,皇宫那么大,他也只在自己的殿中读书做功课,做完了就早早休息,没有任何喜好。

温佳皇后是个很冷静的人,他既然不爱来后宫,她也不强求,只要他不危害她,她也就不去管他。

夫妻两个相敬如宾四五年,慜帝依旧没有子嗣。

这对皇帝夫妻不着急,可急死了大臣,天天上折让帝后务以皇嗣为要,勿断大褚荣氏血脉。

温佳皇后白白担了骂名,慜帝又觉得大臣很烦,于是夫妻两个不约而同又想起了延禧宫的那些贵人们。

于是温佳皇后做主,逼着慜帝五天就要从延禧宫招一个侍寝。

终于,在永延帝二十岁这一年,有位贵人有了身孕。

真是天佑大褚啊!

于是,断断续续,慜帝便有了两个公主,还有一个一岁上便夭折了的庶长子,两位公主都是同一位贵人生的,而庶长子则是唯一的一位嫔所出,她难产生下孩子,还没来得及看就过世了。

一直到永延十八年,慜帝二十五岁的时候,温佳皇后才终于有孕,一朝分娩,诞下嫡长子荣景瑄。

说是嫡长子,但荣景瑄上面还有一位一岁夭折的兄长,所以荣景瑄序齿为二,在未立太子那些年里,荣景瑄都被人称为二殿下。

五岁的时候,荣景瑄被立为太子,宫人们又改称他为太子殿下。

日子就这么过了下去,到荣景瑄六岁时,永延帝微服出巡,从宫外带回来一个年轻男人。

那人自称天治道人,说可参透道法,可辅政顺理。

荣景瑄只记得从那一天开始,他便多了其他的弟弟妹妹。

宫里陆续有位卑的妃嫔生下孩子,然后又陆陆续续,一个个年少夭折。

八岁的时候,温佳皇后有了第二个孩子。

整个皇宫里,除了他跟两位已经十余岁的姐姐,便没有其他的孩子了。

荣景瑄很期待这个一母同胞的弟弟或者妹妹出生。

而温佳皇后却仿佛并不是很期待,她身体日渐孱弱,开始用更多的时间来教导荣景瑄,这个她唯一长成的皇子。

那些大褚早年开国的往事、历代仁君的仁政典故,甚至他祖父文帝的平生,她都不厌其烦一遍一遍教给儿子。

前朝国库的事情,便是那时候她说给荣景瑄听的。

并且还叮嘱他:“这件事情你皇祖父都没跟你父皇讲,他是直接说给母后听的,他当时叮嘱我,要是将来我的儿子聪慧稳重,可继承大统,便把这件事再讲给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