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南下的序幕(1 / 2)
对于即将迎娶清国公主为王后之事,李熙心头总有些不安。虽说上国皇帝说只要他不废世子,那李坧就是铁定的未来朝鲜国王。可是李熙却没有这份信心。
随着清国公主成为朝鲜的王后,在朝鲜的朝廷上一定会有清国的势力。先是父亲后是妻子,身为朝鲜国王的李熙却没有一天真正掌握朝鲜。男人再软弱,也是有权利**的,他不想再被清国王后做为傀儡。再说一但王后有了子嗣,谁敢保证这位清国的王后不会为了自己的儿子登上王位而对他仅有的这个儿子下手。说不定还会是上国皇帝亲自下的旨意。所以李熙决定,为李坧计,为朝鲜计,绝不能上清国公主怀上子嗣。
第二天一早,李熙送别了腰酸脚软却心满意足的三位清国将军,并且笑嘻嘻的还说,有空常来。刘盛休的第七师本来也是要移防至平壤,但却被李熙借口汉城初定,还须清军协助安防为由留了下来。
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沉默了多年的李熙因为没死成,所以还是爆发了。就在送别清军的当天,李熙大锁全城。金玉均、鱼允中、洪英植、朴泳孝等以他父亲大院君为首的开化党人被锁拿一空,并果断的以勾结日本颠覆国家的谋反罪名于当天处决,其家人或杀或贬为奴隶送到了茂山矿厂。而他的父亲大院君李昰应更是被强行从家中接出软禁在内宫之中。从此朝鲜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他的名字,直到他抑郁而终。
不仅如此,整个朝鲜在日本统治已经混乱不堪,尤其是朝鲜南部。那些被日本人任命的官员纷纷挂官而去,导致失去管理的各地骚乱频起。李熙一面从现有的官员中选派人员出任地方,一面向清国求援请求上国派出部分官员协助,以图尽快恢复朝鲜局势。
刘盛休最终还是留在了汉城,只因为李熙下令没收所有日本人的财产,并驱逐所有日本人离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上国证明朝鲜的忠诚。所以光绪只得下令刘盛休暂驻汉城。因为这时必需要有一支清国的力量做为威慑,李熙才能放开手脚对付日本。对于来自日本的质问,李熙也学着光绪的模样就是不见。
同时,光绪下旨朝鲜。却一句没提关于日本的事。到是在发给李熙和刘盛体的旨意中也再三强调:第七师留驻汉城期间,尽全力帮助朝鲜按大清军制训练朝鲜军队,出于宗藩关系,大清提供部分枪弹。一但朝鲜局势趋于稳定,第七师当尽快返回平壤驻防。在另外一份写给李熙的旨意还特别说明:大清虽为朝鲜之宗主国,但宗主国驻兵藩属国首都实不合仪制。没人知道的是,看到这份旨意的李熙抱着李坧哭了一宿。
山县有朋得知朝鲜的变故,长叹了一声。李熙的举动,让日本在朝鲜的多年努力化为灰烬。只得下令调集国内已经不多的货船将在朝鲜的军民尽快接回来。
光绪得知后,也不由长叹。说起杀伐果断。李熙还是比朕强呀。
“皇上宅心仁厚,实为一代英主。只是我大清为朝鲜付出良多,如此就放弃朝鲜是否不妥呀。”李鸿章有些忧郁,活干完了却转手送给了别人,太亏了。
哈哈。光绪一笑:“是不是英主还是留给后人评说,但实在算不上是宅心仁厚。清日之间必定还要一战,万一我海军战败,那朝鲜就成了中日陆战的主战场。到时让朝鲜人去打头阵,朝鲜人死的越多对我大清越有利。当然,我们知道就好可别说出去了。另外朝廷应当出台一些鼓励向国人到朝鲜工作生活的政策,以填补日本人离开后的空缺。还要让刘盛休尽快训练朝鲜军队。咱们大清人的命可比朝鲜人金贵着呢。”
“欲取先以,皇上可是掌握了真谛。之前有一批在俄国人那里缴获的枪械,因为不和我军制式只能放在仓库里,老臣这就知会朝鲜派人来取。白送他们枪械,总不能还让咱们往里搭运费吧。皇上放心,老臣定能办的妥当。”
“你老李办事。朕自然放心。聂士成的第六师到哪了。”
“已过山海关,今晚可进驻丰台大营。”
“此次对日俄之战,聂士成一仗没打上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那就告诉他,朕要他去甘陕把董福祥给朕抓来。一路上收拢残兵、安定地方。明确的跟他说明,他能为朝廷训练出多少合格的士兵。朕就封他多大的官。”
“皇上,这……不妥吧。聂士成跟老臣许久,他的能力老臣还是清楚的。要是聂士成练出十个师的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