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结亲(1 / 2)
转眼便是八月中,丰收的季节到了,西山坳水田四周,热闹非凡。
今天是李家西屋请了人割稻子的日子,再加上又是稻田鱼可以上市的时候,整个场面显得十分的欢腾,墨易邀请了镇上郑典一帮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子在那水沟和坑里可劲的折腾,捞起来的鱼有一部份已经被东西两码头上的酒楼给订下来了,虽然南方的稻鱼不稀奇,但在柳洼这里,稻鱼可是独一份,怎么都是一个可以折腾的嚎头。
而且不但酒楼,便是游船上的船娘也差人也来订上几条稻鱼,一些人文人雅士向往田园山水的韵味,这稻花香里说丰年,再加上稻鱼,说不准就能引起这些文人的诗性,若能给某个船娘吟上一首名篇,那这位船娘便立时身价百倍。
所以,干河渠上几条游船的船娘都盯着这稻鱼。
而李老汉则带着几个积年老农来帮着月姐儿割稻子。一个老农直接摘了穗子,在手上用经的搓了搓,随后便把那米放进嘴里嚼了嚼。
“怎么样?”一边李老汉站在打谷桶边用劲的打着稻子,脱谷粒,一边问道。
“不错,咱们柳洼能种出这样的米来非常不容易,河工衙门,镇老,里正他们今年使不得又要添彩了。”那老农笑呵呵的道
一边正用稻草提着两条草鱼的柳洼里正方瑞这时晃悠悠的过来,听到那老农的话,脸上的笑意更浓了,也上前道:“老叔。你再估计一下这两亩地这一季有多少收成?”
“比我先前跟你说过的还要多半成。”那老农眯着眼道。
“此话当真?”那方瑞瞪着眼问,之前他倒是听老农说过,今年这两亩地的收成能顶的上江淮那边两亩中田的收成,当时他是不相信的。虽然同样是两亩,但两地气侯差远了,在他看来这两亩有江淮两亩中田收成的七成就算是不错了。没想到如今竟然是比原先这老叔估计的还要多半成,何况还有稻鱼的收入,这绝对是一个了不得的成绩。
朝庭重视农耕,也鼓励农民创新创收,一但某地冶下有新的种植方法并证明确实可行,只要报上去,那一地官员都会得到嘉奖。他虽是个小小的里正,但有这么一个政绩,再走走门咱,说不定他就能调到通州县衙门去。
一想到这里,那方瑞就觉得心里火急火燎的。跑到一边正在水坑里折腾的墨易身边,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
墨易也是两眼放光,一个劲的点头。
随后那方瑞才提溜着两条草鱼,哼着小曲儿一步三晃的离开。
“墨易,里正说啥呢?”李月姐正提了一桶绿豆汤过来,看着里正跟自家二弟咬了一会儿耳朵,然后笑眯着眼离开,便好奇的问。
秋老虎的天气,还是挺热的。又都是干体力活,这绿豆汤是拿来给大家降降温,再一边食盒里装了煎饼的馒头,配上几碗卤菜,给大家当下午点心。
“大姐,方叔说了。要咱们把怎么伺弄这两亩水田的?怎么稻田养鱼法?都一一写下来,要上报朝庭给咱们争取表彰呢。”墨易憨憨的道。
“那敢情好啊。”李月姐也一脸高兴的道,虽然她也清楚,这东西真弄下来,那好处一层一层的,到了自家头上早就没了,不过,终归有个名头,总是出彩的事情。
“李家阿姐,这事情啊,你们交一份给里正后,再抄一份给我。”这时,郑典两手抱着一条红鲤,一头水的抬起脸道。
“你要干啥?”李月姐奇怪的问。
“是啊?”一边墨易也好奇的问,这郑曲一看也不是那会摆弄农活的样子啊。
“我说李家阿姐,墨易,你们不会认为这东西送上去就没事了吧?”郑典看着两人一脸疑惑,抱着鱼抬头望天的大叫,随后一个劲的摇头,那脸上赤果果的表情就是在说李月姐和墨易太没见识了。
“快说,别卖关子。”一看典小子这表情,李月姐估摸着这里面有什么讲究,便瞪着眼道。
“李家阿姐,我告诉你啊,你这东西交给里正,里正最多只能报到县衙,县衙然后报通州府,最后通州府报到京部,这层层叠叠的,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县衙接到报条,必然会先派人来合实,到时你家免不了要招待人吃酒,吃酒还是小事,要想成事,你还得塞银子,完了后,县衙报到府衙,府衙又得派人来,到时候又是县衙里正的一干人相部,要想成事,使不得你还得塞银子,这样才会报到京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