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俄国崩溃(1 / 2)
上一章内容做了部分修改,感谢读者“硅谷怪兽”和“天涯游浪”提出的意见。
中国提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优厚,土耳其仅仅给中国一个“穆斯林之友”的称号,然后向中**队提供些许饮水、粮食、燃料,就能获得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以及3亿中华币的财政援助。虽然“事成之后”要将整个波斯湾割让给中国,但那里早已经被英国人和阿拉伯起义军占领,单凭奥斯曼帝国的实力恐怕永无收回之日。另外,这个时期中东地区的石油产地主要集中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即今伊拉克境内的摩苏尔,波斯湾沿岸的价值还未被发掘。在土耳其看来,中国人想要波斯湾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驻扎舰队,从而控制中东和西印度洋沿岸。
尽管条件优越,但由于欧洲病夫对外政策一直谨小慎微,是否与中国结盟的问题又在伊斯坦布尔引起一场激烈的辩论。此刻经历了数年战争的奥斯曼帝国已经是百孔千疮:南方英法联军步步进逼,北方高加索防线早已经被俄罗斯军队突破,内部哈希姆家族起兵叛乱,最大的盟友德国已经无力来援;倒霉的土耳其军队四处受敌,士兵大量逃亡,补给缺乏,并丢失了三成的国土。局势已经岌岌可危,不结盟是死路一条,结盟却可有一线生机,而且奥斯曼帝国已经被英国“保护”了数十年,此举大不了是换个人来“保护”罢了。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内部虽有不少官员认为这是引狼入室之举,但赞同与中国结盟者却占了大多数。然而。由于首相塔拉特贝伊的犹豫,中土之间地结盟并没有马上成行。土耳其人一边与中国讨价还价。一边试探着中国的底限,就如他们参加这场战争之前对德国使出地伎俩一模一样。
对于土耳其的摇摆不定,中国表现出极大地耐心,并没有催促伊斯坦布尔立刻做出回应。因为对于中国而言,土耳其在中东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战后:其一,可以使得中国对波斯湾的占领名正言顺;第二,可以使得战后对中东地区的统治更加顺利。而在目前。即便没有土耳其的帮助。中国利用航母和海军陆战队也能从海上打下波斯湾。只不过如果有了土耳其的补给支持,就能让陆军进入中东,从而取得更大的战果。
不管伊斯坦布尔答不答应结盟。中东早已经是袁世凯定下地必取之地,因此帝国统帅开辟中东战区地准备工作从未停歇过……
第一项准备是修建一条从巴尔喀什湖北岸至阿克莫拉的简易公路和铁路。自从第1、2集团军攻克阿克莫拉后,这条铁路就已经破土动工。由于几个月内俘虏了数十万俄军,詹天佑立刻调整建设策略----采用分段式建设方式,即在沿线数个或者数十个地段同时建设陆基、铺设铁轨----数十万俄军战俘此时正在挥汗如雨的建设着这条战略铁路线。由于哈萨克斯坦境内河网稀少。大部分为平原低地。这条铁路有望在三个月内通车(4月占领地阿克莫拉,修建到11月。耗时7个月)。
第二项准备工作是抢修秋明的炼油厂。秋明是俄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其周边有大量外国企业投资建设的炼油厂(荷兰壳牌就是这个地区的主要投资者之一)。早在帝**进攻这里地时候,统帅部就下达过尽量保全城内炼油厂”命令,因此城内地一部分生产设施得以保存。此时从中国国内赶来的工程技术人员正日以继夜地进行抢修,部分恢复生产的炼油厂已经开始为前方的机械化兵团提供燃料补给,大大减轻了从国内运输燃料的压力。
第三项措施就是在已经占领的地区修建简易机场。7月,阿克莫拉建成一个临时转运军用机场,第二集团军直属空军师和一个陆航“天马”运输机联队进驻此地;8月初,车里亚宾斯克临时军用机场竣工,第一集团军直属空军师进驻,并开始轰炸周边还未占领的俄国城市。此刻阿克套的临时机场正在建设中,预计一个月建成,随后这里起飞的运输机就能覆盖整个中亚地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