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争权(1 / 2)
对于袁世凯的建议,吴长庆是全部采纳。随后几日,他数次召集手下几个高级将领,并与他们“讨论”出了一套大家都认可的军规,而且为了表示对军规的“认同”,这些将领全部在新军规上签字确认,就连一些下层的军官也都要求签字确认。
军规被通过的第二天,庆字营里的每个中低层的军官都收到了新军规的抄写版——大帅要求他们向自己的部下普及。开始的时候,那些军官以为他们的大帅不过是走走过场罢了,这些军规有谁会在乎?原来的军规不可谓不严厉,但是什么时候又顺利的实施过呢?然而,吴长庆随之而来的第二个举措——成立宪兵——让那些军官一下傻眼了,如果真的这么实施,别说那些山东驻军的士兵,就连这些军官有还有几个人有活路?
感到自己上了套的军官们纷纷上门,要求重新“讨论”军规,但是吴长庆将手一挥道:“朝令夕改,如何治军!你们既已认可,本帅当严格执行!”
有些军官不服告到了军机处,可军机处那些老爷们批复:此策乃一大创举,欲在全国推行,庆字营可先为试例!
……
在吴长庆的主导下,庆字营成立宪兵队终于成了决议。既然宪兵队的成立不能改变,那么这宪兵的指挥权则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按照吴长庆的想法,这宪兵队队长一职最好由袁世凯担任。但是袁世凯刚刚跟上面的军官干了一仗,因此吴长庆只得让在军中一直有“公正”口碑的张謇担任宪兵队长,而袁世凯任副队长。不过军中那些将领也不是傻子,吴长庆的任命刚刚宣布就招来一片反对。为了这个职务的归属,高层们又一次坐下来“商讨”,在双方的妥协之下,得出了最后的结果:
首先,宪兵乃执法之兵,应该军容整齐、对军规了如指掌,所以宪兵队长一职的归属,由考核来决定;
其次,考核办法是各个高级军官推荐一名候选人,这些候选人各自幕兵三十人。集训一个月后,在校场以演武较量来决定职务归属,这个演武还包括军规的文字考核;本来吴兆有提出幕兵五十,不过在吴长庆的要求下改成了三十人,这其中缘由不用多说。
最后,为了显示公平,考核的裁判请威海驻军的军官担任,并且这些被邀请来的军官还会从他们所属的部队派遣几个兵勇担任庆字营宪兵。
吴兆有答应以这个办法选拔宪兵队长,是因为袁世凯一直是个文官,从未带过兵,他能训练出什么人来?而反观其他手下那些可以推荐的人选,哪个不是从军数年,有着不少经验的老兵。而吴长庆之所以答应这个对袁世凯最“不利”的结果,一是无奈,二是出于袁世凯的自信与坚持,甚至这个办法就是袁世凯提出来的!
至于高层怎么想,下面的士兵们是无法知道的,不过对于这个结果,几乎是所有的人都觉得袁世凯当选无望。但是当他们看到袁世凯招募的那三十名新兵的时候,又一次感觉到了事情的微妙。因为那天晚上参与械斗的人都有种感觉,这些人里似乎有许多“熟悉”的面孔……
自从宣布了演武选将的事情之后,袁世凯枪杀两个军官的话题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对这演武结果的猜想。要是换作平常,魏三早就在赌局里开盘口了,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他不敢妄动。不仅如此,自从那些借据曝光之后,魏三已经被全营官兵认做了袁世凯的人——他在赌局放高利贷,就是为了给袁世凯安排除掉吴张二人的机会。听到这些传闻,魏三彻底傻了,这下除了死心塌地的跟着袁世凯混,别无出路……
庆字营平静了一个月,终于又迎来了又一次热闹。演武那天,场面那是“相当”壮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在万众瞩目中,九个候选人所带领的九个方阵踏步而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