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敖仓之夜(1 / 2)
文聪,“日升昌”商会下属粮食会社“北方粮行”司州分社所属的一名合同工,司州本地人士,虽然他出生的河东西北部的北屈县(即现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北部)与他现在工作的地方,就是河南郡荥阳县东北的敖仓有着相当的一段距离——那短距离甚至都能超过从他家乡到达并朔二州所需要花费的路程,可他依然是个有着户口本的土生土长的司州人,而且凭借着这样的身份,成为了北方粮行的一份子,几年下来凭借着勤勉的劳动,如今更是成为了一个小头目,手下管着十余个和他一样身份的力工,负责粮食和相关物资的装卸工作。
如果情况紧急,偶尔也会客串一下护卫的工作,不过因为不是专业人士,每一次在沿途那都是小心翼翼,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每一趟下来都会高声对周围人说道:“我下一次再也不干这种活了,这一趟下来,半条命都快吓没有了,我老爹可还等着我给他送终呢。”
当然,等到下一次的时候,还是会因为商行给出的高额赏钱而再一次披挂上阵。
因此他经常因为这件事情被身边的工友打趣,而每一次他都是哈哈一乐,连≦♀,连高声说着“下一次一定不会再去了,再去跺脚,一定要跺脚,你们也一定要把我给拦住了”这样谁也不会真当回事的话,最后也基本上都以这位小头目拿出几个大钱来请大家喝碗热酒了事。
因为文聪的豪爽好客,虽说有着这样那样的一点小瑕疵,可丝毫没有影响他在大家伙之中的好人缘,他所带领的小分队也是完成工作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那个分队,时常能够得到分行掌柜的赞许和奖励。
大概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钱经常请大家喝酒的吧。
不知不觉中,随着晚风的吹起,一天的工作就这样迎来了尾声,虽然大家还都没有闲下来,但工作的劲头却明显松懈了不少,就连像文聪这样的工头。也不再催促自己的手下,转而开始与他们开几句玩笑,或者讨论一下今天晚上到底去哪里快活一下。
这段时间与午休的那段时间,被称为工地上最为活跃的时间。
之后便是收拾东西准备下班。
他们到点可以走人,可是有些人却并没有那么好的运气。
还有一部分明显属于中原地区口音的人正在加班加点的劳作着——将各种物资装载在各种运载工具上,然后哪怕天色已经昏暗无比却也依然没有办法阻止他们开动各种运载工具——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各样由牲畜所驱动的大车,还有顺着总算还未被完全截断的鸿沟,当然汉人更喜欢叫它狼汤渠一路向东南行去。
不得不说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的大量泥沙简直是超级神器,曾经经过战国、秦汉数百年。拥有着超级庞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仅仅只是被黄河入侵过几次就已经被基本上玩坏掉了,如果不是之前汉明帝时期曾经下大力气整修过黄河和汴水的河道,大概这条一听起来就耳熟能详无比高大上的古代运河就要彻底被黄沙和黄土所淤塞。
真想黄河上的采砂船,虽然说私人采砂船私挖滥采会眼中影响到河道安全,毕竟他们没有规划的挖采行为会让河道深度出现巨大差异,从而可能引发河流出现各种各样的暗流,但对于那些急切想要将这里的物资运往目的地的那些人。更快的速度显然比付出一些船只损失和人员伤亡什么的重要的多。而且或许更重要的是,他们不需要向那些贪婪的商人们支付雇佣如文聪这样明显具有“大爷”属性的。来自并州军辖下地区的工人。
其实这样的说法多少有些过分,毕竟在工作的时间,那些来自北方的工人们还都表现得很是认真负责,并没有什么偷懒耍滑之类的情况发生,甚至因为讲究分工协作,他们在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要比那些来自南方的同行还要高出不少。
只是一边是卡死了十小时五个时辰的工作时间。中午还能获得一个小时也就是半个时辰的午休时间用来吃午饭和休息,而另一边则在监工的督促下甚至不得不一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所以就算那些南方来的工人在工作的时候有些偷懒的表现,但在大量时间的堆积下,他们的工作效果自然要更加好看。也自然让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那些人暗自腹诽不已。
可惜他们对于这样的情况也只能敢怒而不敢言,一来那些北方工人的工资都是由那些北方的商号负责,不出钱自然没有发言权。这二来嘛,那些南方人实在是挤不出来更多的壮劳力到这里来进行这种重体力的劳动——农田里需要留下足够的人手以保证己方不会在第二年出现粮荒然后被各地方的商人甚至自己辖下的世家豪强所要挟,前方的战场同样需要大量的炮灰填补那些新兵大量战死留下的缺口,如此一来这边的壮劳力自然便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如果不是那些并州的商人觉得来到这里一趟能够赚到不错的利润,这才本着“可持续发展”的选择派遣劳工协助,否则的话天性逐利的商人又怎么可能会这么大发善心呢。
可就算如此,那些工头在来到这里之前也被吩咐过,让他们不能像在并州军辖下地区工作时那样积极表现,虽不能明目张胆的消极怠工,但该休息的时候绝对不会主动要求工作。
否则难道让那个混账的黑皮矮子再沾些便宜么?
要知道他们现在工作的这片土地在一年之前可还是属于并州军的管辖范围,各家商号也对于这里极为的重视,不少家族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结果却因为上层的博弈虽不能说是完全打了水漂,但也绝对是损失惨重,毕竟某只黑皮矮子就算对并州的很多政策很感兴趣却也不会对商人那么的“大度”。别的不说,光是各种捐税就能让商人发自肺腑的在心里宣判了某只黑皮矮子的死刑,更不要说让这些人主动倒贴钱让自己的手下玩命的干活。
换成是不断给他们拓展商路的并州军还差不多,毕竟给人家并州军干活,只要做得足够好,就有机会参与到战后对战利品的处理工作。就算那些高阶将领往往都有着各自的门路,可是大量的普通士兵手中的战利品依旧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其中的利润空间更是大的惊人。
好吧,当然这些都和已经坐在敖仓附近的一家小酒楼里的文聪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要说一点关系都没有那也不太正确,毕竟文聪之所以能够来这里请大家喝酒那完全是拜托了老板大人有一份好生意的缘故,否则也不可能拿出那些小钱钱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
顺便一提的是,因为大量商队到来的缘故,敖仓附近的第三产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之前并州军管辖这里的时候,敖仓这个主要是向中原辐射的地方可没现在繁荣。对于那些比较富庶的并州人,这里总是能够提供很多质量还不错,最重要的是比并州廉价的服务。
酒楼的生意依旧不错。
虽然人很多,但出奇的并没有什么天南海北的南腔北调,大部分人说话的音调虽然有着细微的差别,但总体而言却基本一致,那些都是来自并朔一带的方言,因为李书实的并州军逐渐成为很大一片地区的主宰。并州人的方言也似乎开始变得流行起来。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因为李书实“发明”了标注读音的拼音,这让并州的口音更加容易被推广开来,其他地区的百姓虽然依然喜欢自家的方言,但统一的口音依然可以为各种生产和流通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虽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并未完全推广和覆盖,但相信只要并州军能够保持现在进取的速度。那么终将会有一天,李书实能够完成那堪称为大的壮举。
说起来在古代中国貌似当真没有一个朝代能够完成读音上的统一,甚至若非始皇帝统一了文字,而三维立体化的方块字又是属于比较难于因为读音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文字,这才让种花家的兔子们不至于像某只超级重口味的欧罗巴女神的子民。因为方言的不同而打出了脑浆,最后不得不变成一个又一个袖珍纽扣,就算勉强用线连起来比起一个整体,反而更像是被穿起来的秋后蚂蚱——一只蚂蚱蹦跶不起来的时候整串蚂蚱都跟着一起报废。
哪怕其他的蚂蚱都很勤劳。
好吧,上面的当然只不过是一个笑话而已,事实上蚂蚱勤劳什么的当真只是异教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