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一片一片又一片(2 / 2)

加入书签

那么,找机会继续壮大并州的实力,对于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故就变得非常重要。

只是……

放眼东顾,李书实却愕然发现,看上去自己似乎并没有多少可以下口的机会。

河北之地现如今除了李书实所占据的地区外,其余的地方都成了烽烟四起的战场。

袁绍和公孙瓒在这片大地上尽情地施展着他们各自的才干。

总体情况看上去对袁绍较为有利,可袁绍想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势却也极不容易。

不知道袁绍用了什么法子许了什么条件。总而言之刘虞对公孙瓒的支持是日渐衰竭,又或者说此时刘虞对公孙瓒所谓的“支持”不过是帮助袁绍清理内部的墙头草和有野心的笨蛋,至于钱粮之类的东西。找了个由头便掐了供给,让公孙瓒一方的后勤压力骤然剧增。

要知道在清河之战结束后,双方还爆发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以及十数次较小规模的战斗。

这其中既有清河之战后不甘心被刘虞所阻以致于无法彻底削弱袁绍而私下分派兵力进攻于渤海、平原交界之地的要地龙凑城,也有袁绍派遣麾下宠臣崔逊崔巨业由中山国进攻涿郡境内拒马河旁的故安城,期望以此威胁位于拒马河中游的公孙瓒新的大本营——河间易县。

这两场规模较大的战役中每一次双方投入的兵马总数都超过五万人,战斗进行的也都颇为惨烈。结果则是双方之间各是一胜一败,皆战损超过两万,可以说都伤了元气。

如果仅仅只是看这两场战役的结果,似乎袁绍所面对的情况要好上一点,毕竟袁绍治下的冀州土地肥沃人口远超幽州,战争的恢复能力要强于被刘虞拖了后腿的公孙瓒。

可事实是,袁绍相较而言的确是更占一些便宜,可是他却迟迟无法将这种优势扩大并将公孙瓒彻底击败,甚至就连渤海和河间两郡之地也是得而复失,对他的声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而让袁绍焦头烂额的,便是那群从中原大地如同蝗虫一般向四周扩散的黄巾军们。

好吧,虽然说张角早已经灰飞烟灭了数年之久,可是他所一手缔造的势力竟然还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而这影响力即使是李书实都未曾想到。

原本仅仅只是一群感觉前路不明的黄巾军将领和一个打算走点歪门邪道的不安分灵魂合谋演出的一场戏,最初那些响应的人也不过是想要利用他们将声势搞大,顺便也让周边的诸侯们搞不清楚情况,虽然发现局面如同滚雪球一般走向了失控的趋势,可是眼见无法影响到自己的计划。不论是哪一方都直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还真是有种我的领地之外哪管洪水滔天的气势。

只是李书实没有想到的是,原本仅仅只是用来将一郡之地“清洗”一番的举动。却在这种不断的“滚动”中变成了一场滔天巨浪大雪崩。

黄巾军的主力的确曾经被讨伐的部队要么消灭要么收编,可以说随着以张牛角为首的黑山军和郭泰为首的白波军被招安收编,明面上成建制成规模的黄巾军已经消失在了大汉的版图之上,所剩下的不是群山之中于一两个山头之上占山为王,便是隐居于某个海岛孤悬海外。

可是不论是李书实还是其他人一开始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曾经种下的因,如今会结出怎样的果——原本在黄巾之『乱』中获得了土地的百姓却因为“还乡团”的出现而无奈的失去了刚刚到手的宝物,如果局势依然稳定,他们自然只能忍气吞声,毕竟他们没有资本与那些庞然大物抗争。可是当有一天这种机会降临在他们的头顶呢?

那些原本不曾参加黄巾军的百姓,也怀着怨恨走进了抗争的大营,而这些人所造成的破坏力甚至比那些从黄巾之『乱』中留存下来的真正的黄巾军余孽要更高。因为后者大多都曾经经历过至少也是听说过那来自于官军残酷的清剿,反而前者却大多数都是无知的。因此才能无畏。

所以,作为紧邻黄巾军重灾区兖州和青州的冀州,受到的影响自然也不小。

尤其是冀州作为张角宣传太平道的核心地区,哪怕被黑山和白波两支军队带走了为数不少的支持者,又被皇甫嵩和贾琮感化而放弃了心中的暴虐过上了安稳的日子,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张角留下的痕迹已经被抹去一空。

但是,只要生活稍有变化,局势稍有失控。张角的阴影便会再一次袭来。

事实上袁绍并非不了解黄巾军的厉害,毕竟就算黄巾军士兵普遍都是一些战斗力低下完全无法与正规军相比的残渣,可是那些士兵的数量依然足以令任何一个将领眼红。

毕竟只要稍加训练。再上战场走上几个来回,能活下来的自然便是老兵,进而成为精锐。

想一想那些从西北归来的冀州军精锐,其实当初他们在冀州的时候大多数不是作风懒散的郡兵便是战斗力同样无法与边军相比的豪强私军。可是现在呢?

就好像那些从幽州拉回来的黄巾军残部,战斗力上的确有些惨不忍睹,甚至这些士兵的身体素质还不如那些冀州乡下富裕的农户。可是在袁方的调度下,依然给公孙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便可知道如果让这些人接受半年的训练和营养摄入,袁绍能够让他与公孙瓒之间的差距再一次凭空拉大一大截。

只可惜,随着袁绍军与公孙军连场大战,这些人并没有停下来接受训练并成长为精兵强将的机会,事实上因为清河之战的结果对袁绍略为不利,为了能够留给自己一定的喘息时间,那些来自幽州的黄巾军被袁绍当成了诱饵和弃子扔给了公孙瓒。

结果便是,乐成城下,尸横遍野。乐成北面的滹沱河边死者万数,河水一片殷红,滹沱河水为之不流,余者皆投降成了公孙瓒手下的炮灰。

幽州黄巾军的覆灭在袁绍的意料之中,所以他不慌不忙又利用大量的金珠财帛说服了另一路来自青州的黄巾军,于是刚刚在乐成打了一仗的公孙瓒还来不及休息便不得不面对从青州方向直扑而来包括了青州和徐州两个地区号称三十万之众的黄巾军大军。

当然,面对这样庞大的军队,公孙瓒倒也的确不愧是汉末名将,哪怕经过清河之战导致中层将官损失惨重,依然能够带着步骑两万余人凭借个人的指挥能力再一次在渤海郡的东光县南部地区打出了数场漂亮的歼灭战,最后统计下来共计斩杀敌军五万余人,获得人口七万余,财货无数,东光南部最大的河流丹水也被染得通红通红。

两战下来公孙瓒在黄巾军的眼中也变成了一尊杀神。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交涉中,哪怕表面上黄巾军还接受袁绍的“雇佣”,但他们明显不愿意再直接面对公孙瓒的兵锋,毕竟就算给的钱再怎么多也需要有命去拿啊。

更为重要的是,似乎是受到了袁绍施展的那些手段的启发,公孙瓒也开始寻求与黄巾军进行私下的接触。固然这些杂牌军在公孙瓒的眼中不过是土鸡瓦狗,可是蚁多还能咬死象,公孙瓒现在本就是元气大伤,若是再这样继续不断持续流血下去,崩溃完全是迟早的问题。

公孙瓒与黄巾军之间的接触进行得非常顺利,双方很快便在私底下达成了合作的意向。

之所以双方之间如此快便能谈妥,不仅仅是因为公孙瓒的“杀神”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了黄巾军将领们的脑海之中。

更重要的是,黄巾军跟袁绍已经有过合作,故此比起羽翼已丰且可供分配的蛋糕已经基本划分一空,最重要的是更加看重出身门第的袁绍,经过几次大战羽翼凋零并且实力也稍逊于袁绍,最重要的是出身边塞用人较为随意的公孙瓒显然更对那些出身低下的黄巾军将领的胃口。

毕竟雪中送炭的收获总要好过锦上添花而且还能受到尊重,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那便是远在千里之外但对河北的争斗一直极为关心的某个人的态度。

而这个人,便是袁绍心中最为危险的那个个对手——袁术,袁公路。

这个人的危险程度,在袁绍的心中,绝对是第一,且没有之一。

潘森:这个是昨天的那份,又睡过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