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准备时间(2 / 2)

加入书签

穆逸兰产子,徐靖回京,皇帝想必觉得,局势正一步步往他的预想前进吧?所以才会有些踌躇满志的展现孝心。

可黛玉觉得,忠顺亲王也在织一张大网。

黛玉虽然不懂军事,但她看皇帝如今对张滦的态度,却至少能猜得出,皇帝想来是想让他随着羽林军出征的,作为一支偏师或者别的。借他的名声。

这让她不能不再次回想前生在深宅大院中得知的某些细节。

上辈子,在省亲的余韵过后,当年的四月左右,弘治帝就开始准备对鞑靼开战。但调集军队,筹集粮草的杂事也多,更别说还有徐靖掣肘。

七月起,全国各地开始频报灾荒,当年不少地方粮食歉收,反而不得不开仓放粮,北伐大计就此搁置。

再一年,弘治帝生母——也就是那位赐婚的太妃过世,追封为后。但葬礼过后,战事依然在慢慢筹备。最终因为灾荒的影响,这场战争被耽搁了两年,这才借着鞑靼秋劫的机会,真正开打。

但似乎是商量好的,在北方一度报捷的同时,南方倭寇大举入侵,又有海寇做乱,南安郡王回天乏术……

那时候的羽林军是在开战后被派出去的。分做了好几批,直接听从弘治帝的命令。不过,却也是和整个北方局势一样,一度报捷,最终却接连大败,损伤无数。

弘治帝培养起来的羽林卫在这一战后一塌糊涂。忠顺亲王趁机在京城作乱……虽说最终都度过了危机,远方却因此埋葬了无数忠魂!

——灾荒一事,应该不是人力能搅。那么也该和上辈子一样,距离大乱,尚且有三年多四年的时间。南方单独闹不出太大的幺蛾子。北方不败,忠顺亲王和忠烈亲王就没有绝好的机会,也不会发难。

而登基之后频频出事,如果没有北方的战功,弘治帝也一样不会有那个底气,彻底整顿宗室!

不过,在这几年间,只怕乱七八糟的小事不会少。比如说刺客啊,还有些闹大的案子之类的……

而且张滦自己的家里都还有些不稳呢。

花梣见黛玉一下子安静下来,似乎在沉思着什么,倒有些奇怪。却不知黛玉正在筹谋,算自己能在接下来做的事情呢。

反正她的名声也不用挽回了。

而她会那么大胆,她自己也清楚,除了父亲的许可之外,未必没有张滦的缘故——反正她不用考虑自己的婚事不是?

在这几年的时间里,黛玉忽地发现,反而只有一个问题——

她的父亲最近已经隐隐露出借病致仕的意思来。显然觉得在朝堂上干看着是件很无趣的事情。致仕,就要归乡。可是啊,她和墨玉,只怕是都不想离开。

那么,该怎么将他留下呢?

或者说……

一个自从被墨玉“揭穿”之后,就一直盘桓在黛玉心头的问题,再次浮现了——既然连墨玉都知道,那为什么,不能告诉父亲?

黛玉并不把这些秘密看得太重。

这一年多以来,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最大的原因,其实是在担心,父亲会因为知道那些事情而重新燃起雄心!黛玉不能肯定,自家父亲会为一个“忠”字做到什么地步,偏她自己,是真没有了对皇帝的忠。

可以说重生以来,黛玉对皇室的感觉是与日俱降,偏对“做些事”的兴趣,确实与日俱增。在确认了自己能思量朝堂的时间不会太长之后,这样的想法就更强烈了。

恰好花梣事情也说得差不多了,黛玉也就没有再和她多说,又说了几句便即送客,反而自己沉思起来。

不过,还没等她就“告诉父亲”这一点想个清楚明白,消息便相继而来。

一边是宝钗传信,说是迎春已经定了十天后“出门”,贾家并不办宴,但姐妹们依然准备七日后为她添妆,问她去还是不去。

黛玉倒没想到这么急促。不过,宝钗组织添妆,倒不是什么奇怪之事。她略略沉吟,还是应了。

之后,却又是一件贾家相关的事。

还没等黛玉烦恼到底要怎么为迎春准备什么,一个不能拒绝的邀请到了林府。

元春召她在三日后进宫。

要说以黛玉的县主之位,自己也是可以时不时要求进宫的。事实上,大部分有名号的宗室女都是三天两头的想着进宫。连明淑郡主那样的也不例外。唯有一个黛玉,除了逢年过节,绝不主动。而元春……自从一年的禁闭过后,这也是她第一次召见黛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