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六)一封家书(1 / 2)

加入书签

按照原来的历史进程,也就是在这一年,因为“民教相仇”最终演变成了玉石俱焚的义和团运动,大沽口炮台遭到了“八国联军”的入侵,罗荣光率领全体守军同联军炮舰激战竞日,最后壮烈牺牲,大沽口炮台陷入敌手,根据后来清廷同各国签订的屈辱的《辛丑条约》,无数中华优秀儿女以血肉筑成的大沽口炮台最终被迫拆毁。

每当想起那段惨痛的历史,孙纲的心就在隐隐作痛。

而现在,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1900年成了建立在清朝废墟之上的“华夏共和国”的开国元年,大沽口炮台和罗荣光及炮台守军的命运,也都发生了奇迹般的转变。

孙纲看着头发灰白的老将罗荣光,心中感慨不已。

历史是很难改变的,可历史真的改变了的时候,连他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了。

罗荣光发觉孙纲看着自己的目光有些怪异,哪里能想到自己和脚下的炮台以及生死相伴的将士们的命运会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有莫大的关系,他好奇地打量着孙纲,似乎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会是那个把俄国人赶出东北的威名远扬的勇猛将军。****

“前些天北洋海军的海威舰来到大沽,说敬茗要来我大沽巡视,老夫知道后可是丝毫不敢怠慢,呵呵。”罗荣光笑着对孙纲说道,“久闻敬茗主持船政,使我北洋海军实力大增,听闻北洋海军之万吨铁甲巨舰为东亚第一,久欲一见,惜乎重任在肩,不敢稍离。”他遗憾地叹息了一声。说道,“当年我第一次在此见到定远镇远两舰时,还没有想过数年之后,有比此二巨舰更大更强之战舰入我海军,且为我华人所自制,而这一切皆出自于年少敬茗之手,现在想起来。我们这些老卒,真的是老了。”

听罗荣光这么一说,孙纲才想起来。当年“定远”“镇远”在德国建成后回国,应该是到过大沽,罗荣光可能就是在那时见到的“定远”和“镇远”,当时这两艘远东第一巨舰肯定给罗荣光留下了极期强烈的印象,所以当他听到中国建成了比“定远”和“镇远”更大更强的战舰之后,吃惊之余想要亲眼看看也就不奇怪了。=

“罗老将军且莫如此说话,国事艰难如斯,以后仰仗老将军之处甚多。我有好多的事情,将来还得指望老将军帮我呢。”孙纲真诚地对罗荣光说道,“当此国变之时,老将军没有去新疆赴职,而是替我华夏万民守在了这咽喉要地之上,我在这里,替天下百姓,谢过老将军了。”他说完恭恭敬敬地给罗荣光拜了一拜。罗荣光让他的举动吓了一跳,赶紧扶住了他。眼前的这个年轻人异乎寻常地举动确实出乎他的意料,清朝时的封建等级观念在罗荣光身上还有不小的印记,孙纲年纪虽轻,毕竟是他的上官,上官如此谦恭的举动让他大为感动。“敬茗不必多礼。罗某不比敬茗,精通西洋船学炮说。阵法战技,且能驱倭逐俄。屡建奇功,”罗荣光看着孙纲,诚恳地说道,“总是为国出力,罗某不过一行伍老卒,如有所用,万死不辞。”

他们这一老一少经过这一番推心置腹,不自觉的变得亲近了许多。

孙纲在罗荣光地陪同下仔细巡视了大沽口炮台,并检阅了炮台守军,观看了各种火炮的实弹发射操练,大沽口炮台现备有大小各种类型口径火炮一百多门,守军有5000多人,和北洋海军官兵一样,这些炮兵在炮台服役多年,对自己的职责所在十分熟悉,而且战技精熟,孙纲看了大沽口海岸炮兵地操练之后十分满意。

这些优秀的炮兵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养训练出来的,他们对中国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在巡视大沽口炮台期间,孙纲也发现了大沽口炮台存在的一些问题,向罗荣光等守将指了出来,并决定一齐想办法加以改进。

孙纲发现大沽口炮台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是炮台弹药库的水泥装甲防护层很薄弱,而且可能是为了战时补充弹药方便,弹药库建得距离炮台过近,而且目标十分明显,在战斗中一旦被敌方炮火击中,“全台不免被毁,纵台不毁,弹药全无,亦不能久守”,孙纲向罗荣光和他手下的将领韩照琦、封德胜、卞长胜等人指出了这个问题,并给他们讲了哈尔滨守军抗击俄军时炮台弹药库曾为俄军炮火击中发生剧烈爆炸造成重大伤亡地战例,这些炮兵将领听得连连点头,孙纲随后和罗荣光商量了一下之后,准备着手改变这种状况。

孙纲在巡视中还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大沽口炮台的火炮主要面对着海洋方向,后方陆地的防卫力量相比之下显得单薄,“惟炮台形势多向海中,难以兼顾后路”,一旦敌军在别处登陆,绕到炮台后方发起攻击,海岸炮台缺少对陆地方向的攻击的防卫能力,很容易被敌军攻破(当初的历史上大沽口炮台也就是这样失陷的),孙纲和罗荣光商议后,准备想办法加强炮台后路的守卫力量,“以其地处水洼,难建营垒,周围又多民居,驻防不易,拟在后路备迫击炮营,专以迫击炮轰后路来犯之敌”,对于一旦战争爆发,敌军可能从海河方向以炮舰发动袭击,孙纲决定给大沽口炮台地守军配备几艘浅水江河重炮舰和小型鱼雷艇,专门用来防守河口,“以蚊炮船水雷艇护河川,为守军之辅翼,敌若以炮舰来犯,我船亦可借炮台之掩护击之”,和罗荣光等将领订下了海陆协同防御的作战方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