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2)
来123言情,满打满算三年了。三年前,小书在123言情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很巧,也是校园故事,不过这部作品很不幸,当时文笔太过稚嫩的小书写不下去,于是坑了。时隔一年,小书再次忍不住自己的创作*,发表了第一篇正式的作品《重寻繁华烟云》,这本书小书坚持着写完了,说真的,小书现在还不敢回头看自己的这部作品,总觉得看的时候会非常的羞愧。之后,相继又有两部作品完成,一部作品尚在连载,小书大学的大部分时间,就在这样的码字中度过了。如今毕业,小书也是个永远告别校园的人了。虽然还要继续读研,但读研与真正的校园生活相差太多,在小书心里,自己已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了。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大学的,从五六十年代开始,上大学就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想,直到如今,在这个大学生多如牛毛,遍地开花,早已不值钱的时代,每一位学子,依旧孜孜不倦地向往着大学。这就是中国的学生,如果你是大学毕业,别人或许会觉得平凡无奇,可若你连大学生都不是,便会遭到鄙视,不论这个鄙视是否流于表面,都会在听闻你没有大学文凭的那一刻,从心底浮生。小书是大学生,还是个在考研战场上胜利了的大学生,但小书并不觉得自己了不起,因为不论你是否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都不能代表着,你不会遭到别人的鄙视。
由于如今市场造就的就业困难的局面,使得许多人生出了疑问,我们为何要上大学?上了大学,对我们的就业没有太大的好处,为何我们拼死拼活地进了大学,却从此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小书对这样本末倒置的疑问不予置评,也找不出很好的回答。在小书有些激进的思想中,中国的教育体系是畸形的,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上梁不正下梁歪。造成整体畸形的根本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大学教育的定位失策。当大学成为定位人生成功与否,面子是否有光的必备因素,那么小学中学教育,甚至是幼儿教育就会成为进入大学的附庸品和垫脚石。这完全违背了教育的本质,所以是畸形的。我们在教育的头上扣上了社会发展的大帽子,却忘记了教育的本质是为了造就一撇一捺一个人。
不论中国的教育体制有怎样的弊端,我们都得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去适应,去拼搏。谁让我们是老百姓呢?没有很牛的老爸,亦没有很牛的干爹,不能衣食无忧一辈子,也不能出国深造镀金身,出身如此,只有奋斗。奋斗奋斗,却又绕回了上学,上了好学校,读了好大学,有了好学历,才能出人头地。陷入死循环的中国老百姓束手无策,只得认命。
所以,我们每个人从幼儿园算起,要最起码度过19年的读书生涯。19年,人生有多少个19年?我们人生的四分之一,花在了上学读书上。少年人最美好的年华,全部是在学校中度过。那些当时觉得枯燥艰苦乏味,如今回忆起来满是温暖甜蜜的青春岁月,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珍藏在心底的最宝贵的记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