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新政(1 / 2)

加入书签

弘治十三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

在这一年,先是火筛连番南下大同——第一回合,平江伯与其交手,结果却闹了个灰头土脸的“怯懦惧战”之局;第二回合,不知打哪儿冒出来的一个叫王睿的人,担任了大同镇副总兵一职,直将战局来了个惊天逆转:竟迫使火筛同大明结了盟!

紧接其后,大明朝政上又传来惊天消息:首先是兵部一分为四,分别叫做“总参谋部”、“总辎重部”、“总军吏部”、“总军械部”,原兵部尚书马文升改任“总参谋部”尚书,掌大明百万大军的一切调动布置(平时训练、战时组织指挥),及普通士卒的甄选退役工作;时任河南参政(是从三品,基本等于现在的省级粮食局长、农业局长、民政局长之类)的王琼,被擢为“总辎重部”尚书,掌大明百万大军的吃穿住行与军饷发放;正在以右都御史身份总制两广军务的刘大夏被招回朝廷,做了“总军吏部”尚书,掌大明行伍将官任免及军纪执行,亦即“军务衙门”(相当于军事法庭)隶属其中;而掌管大明百万大军一切装备的“总军械部”尚书是谁?

骠骑将军王睿!

除了这增设的“四大总部”,其次便是“募兵”一法仿效大同一地,年后便逐步在大明全国范围内推而行之。

再次,朝廷大佬们正在日夜商磋完善两条新的税制律法,听说是叫什么“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也将于年后实行。

最后,保国公身体无恙、宝刀未老的前提之下,竟将国公之位传给了小公爷朱麟——人还没死,便将国公之位传下来的,这在大明的政坛当中,还未有此先例:保国公朱晖开了先河。

而圣上不但允了保国公所请,更让新的保国公朱麟领了三千营——保国公府的圣眷恩宠,并未随着朱老国公的卸任,而有丝毫消退。

这四条信息,无论是哪一条,都足以列为大明政坛的“地震”级动荡,可偏偏都又赶在了弘治十三年年末一股脑儿的全抛了出来——弘治十三年的政坛“地震”,当真是让朝野上下“动感十足”!

这增设的“四大总部”尚书,都是牛掰呼啦的人物——暂且将骠骑将军搁在一边,先来说说其他仨伙计。

原兵部尚书,现“总参谋长”马文升的个人简历相当之丰富,就简单说几条:成化八年(1472),蒙古族叛乱,马文升督兵追至黑水口,生擒平章铁烈孙(元于中书省、行中书省置平章政事,为丞相之贰,相当于“丞相助理”),战功显赫。成化十一年(1475)春,马文升代王越为总制,协调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能够暂代威宁伯王越的,绝不会是草包,且须得是“牛人”中的“战斗机”。弘治二年(1489),马文升改任兵部尚书。针对兵政废弛的状况,他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严格考核将校,有三十多人因贪贿怯懦被罢黜。这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有人甚至夜持弓箭等候其门,准备行刺,有人还写书诽谤,射入东长安门内,这显然都是有背景的活动,弘治支持马文升对京营的整顿,特批他金吾骑士十二人,以护出入。

一句话,这位老伙计不但带过兵打过战立过功,且还有“改革精神”与进取意识——由他做“总参谋长”,不但骠骑将军王睿放心,弘治皇帝也满意。

刘大夏与王恕、马文生一起,称为“弘治三君子”,弘治二年(1489),升广东右布政使,亲往谕导、平息广西田州泗城土官岑猛谋反一事——他也是一位有着“战斗经验”的“战斗功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