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命运的转折(下)(2 / 2)
大明卫所军制的“缺陷”,在大同将士缺员的事儿上,再次体现出来:卫所将士,皆为世袭,一下子去了这般多,这让这帮世袭军户们如何才能将这么大一缺口给及时补上——北疆大同,本就是战乱之地,军户们的家中男丁有些“供不应求”(父死子上,兄死弟上,便是世袭军户的“义务与职责”),世袭军户们在先后同火筛打了两战的情况之下,又经保国公那么一折腾,他等家内哪还有这般多的“存货”?再则,就算你家内男丁够多(死了这么多还没死完),可“多的”也不一定都“适合”上战场(老弱病残未成年,有木有)罢?
更要人老命的是,保国公于北僵整出来的那么一帮“贪污腐败分子”,大部都已被划入“恩军”与“长生军”之列:调往辽东,或是西北甘、宁夏等地去了——“充军流徙”,至少也得三五百里以外!
别的地区,哪又能于这短期之内,给突然整出一二万的“恩军”与“长生军”出来,用以补充大同所缺?
此其一!
其二,也只有借着这个“契机”,才能不会引起朝臣们的注意——他等只会认为这是在替大同边军“补充满员”的应急之法,哪会想到,这便是弘治皇帝“革除卫所军制”的“开始”。
这“募兵”之法,先是这般悄无声息的进行“试点”:若是功成——“募兵”们的战斗力,得以验证,确是要远强于卫所军制下的士卒,那便能拿了出来在大明举国范围内实行。而朝臣们在那个时候再行反应过来,来进行反对,则有些晚了——生米已然煮熟了一小半,而且也找不到“强而有力”的“道理”来进行反对了,因为——事实大于雄辩:它所产生的军队战斗力,确是要比卫所军制强,你凭什么反对!?
如此一来,这“卫所军制”,也就能这般“温水煮青蛙”似的,给悄然“革除”了!
可这就有一前提:它必须得经过“验证”,得经过“铁与火”的“验证”,亦即,大同镇内的“募兵”,能他娘的同“隔壁邻居”——火筛来掐上一掐,甚或能将火筛给掐败!
也只有经历过这般“验证”的“募兵”之法,才能拿出来在大明举国范围内推而广之!
是以,这“募兵”之法,还真是得必须在“大同”“试点”——是骡子是马,若是拉在火筛的眼前溜上一溜,铁定能他娘的确定了!
保国公对“义务兵”制的阐述,已然接近了尾身,弘治闭着眼睛深吸了口气:若是失败,禁不住火筛的“打”,那这“别具一格”的“募兵”之法,再行悄无声息的废止便是!
可弘治有足够的信心,认为这“募兵”之法能“试点”功成:这是他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也是身为帝王日积月累下来的政治远见——这“募兵”之法,他掂量了又掂量,能他娘的搞不清楚这其中的“货真价实”到底有几斤几两!?
时间会证明,伟大的弘治皇帝是正确的!
“……圣上,臣以为,这‘募兵’之法,当是能解平江伯对大同之忧虑”,保国公一口气道了近半个时辰,只觉着有些口干舌燥,但眼下又即将进入他想要的“正题”,是以,他舔了舔唇,又赶紧“趁热打铁”——朝臣们正听得一愣一愣,也觉着这“应急之法”,当是能用,“而这‘募兵’之法若在大同实行,当择一人去主持大局,而这王睿‘才德兼备’,必不会负圣上重托。是以,臣认为,不能将那王睿调去大同右卫做参将,而当将他擢为大同镇副总兵!”
“大同镇副总兵”?
这就相当于是五百年后的“某某军区副总司令”了!
大明领“总兵”之衔的,须得是一二品的文官大员,王睿不是“举人”出身,只能领这“副总兵”。
保国公为了“达到目的”——要让王睿那厮远离咱家素嫃,也是在不惜“下血本”了!
而他却不担心弘治不会不答应:
首先,大同镇的“副总兵”,负责的是整个大同镇防区的战事,这可比让他王睿做“大同右卫参将”要安全得多——见过防区被突破,而总司令与副总司令掉脑袋的么?
古往今来,便是屈指可数的呐!r114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