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讨论(1 / 2)

加入书签

蒙特利尔一家名叫“夜色人”的咖啡厅里,艾莉森介绍道:“boss,这位就是那瓦利先生,那瓦利先生这是我的老板杰斯特.凌。¥f頂點小說,”

那瓦利50来岁,身材高大,双眼炯炯有神,凌世哲伸手跟那瓦利握了一下,发现他的手掌非常的宽大,并且布满了老茧,粗糙而有利,作为庞巴迪的销售主管,却没有任何的高管气质,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名普通的生产工人,很明显他是从工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这个位置的。

侍者端上咖啡后,大家互相寒暄了下,凌世哲就直入今天来的目的,说道:“那瓦利先生,我听艾莉森说,你认为庞巴迪公司还有救,能具体的说说吗?”

自从那天听了艾莉森的讲述以后,凌世哲对那瓦利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因为艾莉森转述的正是后世庞巴迪的公司的经营理念:努力实现客户期望,赢得客户的忠诚;专注于高水平的成就和贡献;通过团队工作实现共同的目标;信任并尊重员工,鼓励灵活与创新;绝对诚实地开展商业活动。

这个理念用我们的中国的话来说就是,客户就是上帝,你生产的产品要尽可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

跟欧美大企业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那就是欧美的企业普遍都很傲慢,特别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客户更是如此,因此那瓦利认为,欧美企业的这种经营方式是不对的,应该把客户当做上帝一样尊重,而不是我们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哪怕对方不买我们的商品,也要给对方留下有个良好的印象,因为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天,他就是公司的客户。

那瓦利还提出了粉丝经营慨念,他认为公司的销售人员,在推销公司的产品时,不能只是简单的推销商品,而应该是把公司的理念和产品一起推销,把他们先变成公司的粉丝,最后在把粉丝变成客户。有一股后世乔帮主的经营思想。

但企业文化这种东西太过于泛泛,凌世哲需要的是具体的东西,见艾莉森对那瓦利在他面前极力的推荐,于是凌世哲决定先见一见在说。

为了这次见面,那瓦利做了充份的准备,听凌世哲一问,他调整了下心态,沉稳的回答道:“凌先生,庞巴迪有三个部门,分别是航空制造部门、摩托部门和轨道列车。这三个部门各有各的问题,而凌先生旗下也有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对飞机制造这一块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我就不需多说了,我就说剩下的这两个部门。”

凌世哲点了点,说道:“好的,你讲吧。”

“摩托制造部门,是庞巴迪最早也最核心的业务,从机动雪橇诞生以来,庞巴迪就一直垄断着加拿大和北欧市场,二战结束以后,庞巴迪从战败的德国那里,得到了摩托车的制造技术,从此我们也开始进入了摩托车市场,5、60年代,北美摩托车市场,完全被庞巴迪和美国的哈雷所垄断,那个时期是庞巴迪摩托车最辉煌的时刻。

但北美的摩托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产的都是体积庞大的肌肉摩托,发动机的油耗都非常高,在石油价格低廉的时代,还不算什么问题,可一旦发生石油危机……就不行了,庞巴迪跟哈雷原先的市场,迅速的被来自日本的轻便省油的轻型摩托车给冲了个七零八落。

与此同时,德国的摩托制造业也开始崛起,德国的摩托车技术不在我们之下,在外形上也充满了时尚的贵族气息,对见惯了肌肉车的年轻人来说,有着巨大的杀伤力,而我们的摩托外形已经过时了。”

跟日本的摩托车竞争不过,凌世哲还想得通,毕竟日本的摩托价格便宜又省油,所以抢了庞巴迪很大一块市场。

但跟德国摩托的竞争也能输掉,凌世哲就有点看不懂了,要知道德国的摩托价格可比北美的摩托价格高15%到20%,价格一点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德国摩托都能在竞争中获得胜利,看来庞巴迪不仅仅只是输在外形上,企业的经营方式也有问题。

不过凌世哲的心里已经有了计划,就看他们的发动机是不是像他们吹的那样,跟德国处于同等的技术水平。

列车问题也不小,自国有化以后,加国政府为了让庞巴迪尽快的摆脱困境,在1974年,利用蒙特利尔举办1976年奥运会的机会,与庞巴迪签订了423俩地铁列车供应订单,按理说有了这笔订单,庞巴迪怎么也不会亏,但他偏偏就是亏了。

现在想一想,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加国奥运会上,举办奥运会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gdp的发展,但奥运会结束以后呢?跟着就是奥运综合症。

奥运会的举办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多月,加上残运会,满打满算,一个月顶天,这段时间人们来看奥运,会有大量的消费,gdp也会拉动很大的一部分,但奥运结束以后,各种后遗症也会纷纷涌现——当初花了极大代价建设的体育设施,在赛事过后就会变得空空荡荡,几乎没有人来,政府为了维护这些场馆,每年还要花费无数的金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