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教训李隆基!(1 / 2)
李隆基现在要先杀上官婉儿,但太平公主早晚也得收拾,不久,就免了太平公主死党的职务,就开始了二人间的斗争,最后以另一场政变的发生。李隆基彻底掌权。
上官婉儿被追封为昭容。这可能都是太平公主做的。墓志也高度怀疑是太平公主让人做的。可能处理上官婉儿时,就留下了太平公主与李隆基的矛盾。上官婉儿走了,一生与权力紧密结合,一出生就遭到了权力之害。也正是权力让她名满天下。也是权力将她送入深渊。感情也与权力交织。她一生有过哪怕一天享受真正的爱情吗?这是精彩的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
唐后期,有人曾在洛阳市场上买到上官婉儿生前的藏书《研神记》。这时距此百年了。打开竟然是香气扑鼻。婉儿仔细,用香薰过,防虫蛀。据说生前有藏书楼。书本万计。698年后,武则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群臣奏请武则天召庐陵王李显回京。
被贬放的李显的回京问题涉及王朝政治的核心问题,其原因在于皇帝武则天的性别。皇帝姓氏的变更意味着王朝的更替:武则天姓武,由武三思等人继承权力意味着武周王朝的延续;如果由李显继承皇位,则意味着武周王朝的结束,李唐王朝的复辟。
这年,大臣们集体亮出观点,群起请求召回贬放庐陵的李显!这无疑是对武氏政权无声而釜底抽薪的反抗。
武则天自从登上帝位之后,就一直思考着继承人的问题,到了晚年更是时刻没有忘记。武三思等人是自己的同姓后代;可李显、李旦这两个儿子也是憨厚老实、为人谨慎,而且都做过皇帝,武则天内心很纠结!
大臣们态度明确--他们心中对李唐王朝的感情难以磨灭,依然希望在自己身后天下能够恢复李姓。
大臣们用各自的方式纷纷劝告武则天应当将帝位传给儿子,因为只有这样,武则天在死后才能世世代代享受子孙后代的供奉。如果将帝位传给武三思等人,武三思等即位者则会去供奉、祭祀自己的祖父牌位,到那时候,作为姑母的武则天的地位是尴尬的。
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生有四个儿子,老大李弘、老二李贤都死了,老三李显即唐中宗,在高宗死后做过两个月皇帝,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改立老四李旦即唐睿宗做皇帝。武则天自己称帝后,把李旦降称“皇嗣”,到圣历元年九月实行建立“李武政权”的新措施,把李显召回来重新做继承人皇太子,封李旦为相王。
武则天称帝后便封内侄武承嗣为魏王,内侄武三思为梁王,还有十二个堂内侄都封为郡王。武则天先叫魏王武承嗣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兼知内史事,也就是做宰相。武承嗣因争当皇太子失宠罢相死去后,又叫梁王武三思检校内史做宰相,让武家的代表人物把持中枢实权不放。
武则天让武、李两家继续联姻,叫堂内侄武攸暨娶武则天的亲女儿太平公主,武三思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内侄孙武崇训娶李显的女儿安乐公主。武承嗣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内侄孙武延基娶李显的女儿永泰公主。内侄武承业的儿子,也就是武则天的内侄孙武延晖娶李显的女儿新都公主。有意识地把武、李两家融合成一体。
武则天还怕皇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和武三思、武攸暨等关系弄不好,叫他们“立誓文于明堂”,叫他们发誓合作下去。
不过,这些措施,证明还是靠不住啊!
随着武则天的病重,皇位继承人问题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
上官婉儿看着面前的画面,看到李隆基就要对自己痛下杀手了……她的身体就剧烈颤抖起来。
刘铭华赶快道:“婉儿,不要怕,这一切都是假的!”
上官婉儿流着泪对刘铭华说道:“铭华哥哥,我不怕……可是,不知为何,我看着这画面,却感觉好像是真的一样?不好了铭华哥哥!我好像有一种要飞这里的感觉!”
刘铭华大吃一惊,紧紧抓着上官婉儿的手道:“婉儿,你说什么?竟然有这种感觉?文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文婷焦急的声音传来:“铭华,好像系统有点问题?好像两个历史的上官婉儿正在交融?”
刘铭华无比震惊道:“什么意思?你的意思说我身边的上官婉儿会和这个时代的上官婉儿融合?这算什么事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