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际航运的发展(1 / 2)
国际航运,也称之为海上交通运输,是以海洋工程与船舶为要素的,有关海上贸易、运输和管理的行业。众所周知,运输系统是指为了达到共同运输目的,将许多具有专项功能的、相互间有联系的要素组成一个整体,一般由五种运输方式构成:公路、铁路、航空、管道、水运。其中,水运运输方式包含了内水运输和海上运输,尤其是海上运输,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使用最多的运输方式,占全球国际贸易运量的80%。航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初期阶段和发展阶段。在航运市场的初期阶段,商品的所有者、生产者、运输者、贩卖者是多位一体的,一般把船舶视为自己的运输工具,在满足自己的运输需求之后,附带着为他人运输,随后,随着贸易和运输的不断发展,航运业从贸易业中分化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由此,可以说航运市场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劳动分工细化的产物。在航运市场的发展阶段,最早体现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航运市场是单一的不定期的船市场,随后贸易的飞速发展,使航运业得以扩张,出现了班轮运输,如1816年美国的Black Ball Line,并且,运输市场逐渐专业化,原油、干货、成品油、液化气等分门别类,使用不同类型船舶,按照不同的运费率和航线等进行运输,发展到现在,航运市场不仅发达,运量惊人,而且形成了许多相关配套市场,比如,造船市场、旧船买卖市场、拆船市场等。航运市场的不断发展,使其在运输系统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从属于服务市场,为贸易发展的一种需求。这种航运市场是开放的和自由竞争的规模经济,是一种成熟的业界,具有完善的专业性群体。
第一节国际航运系统的构成要素
一个完整的国际航运系统的构成包括:国际航运船舶、国际性商港、国际贸易海运货源、国际航运经营人及行业群体、国际航运法规和航运外部环境六个部分。国际航运船舶一般是指那种大型的适合于远洋航行的船舶,包括大型的油轮、散装货轮、集装箱船、滚装货轮等,它是国际航运系统最基本的要素,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航运的发展,目前,国际航运船舶向着大型化、专业化、自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国际性商港一般是指大量从事国际海上货物运输进出的港口或可以成为国际海上运输网枢纽的港口。这里不得不提到国际航运中心,在此,先做一概念性阐述,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
国际性商港中的航运枢纽是发展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为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贸易海运货源,实际上就是国际贸易所带来的运量,只有国际贸易货源充足,才会使海运货源充足,才能使大批量的货物通过海上运输到达目的地,构成完整航运系统;国际航运经营人及行业群体,是构成一个航运系统的重要部分,是由承运人、船东、实际承运人、中间承运人、船代等群体组成,是航运系统的实际运行者;国际航运法规涵盖范围很广,包括船员、船舶、海关、航运等法律法规,就航运法而言,目前,主要有三个生效的国际航运法规:《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本书探讨国际航运的发展与最新海运公约《鹿特丹规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鹿特丹规则》在生效后,其一统国际海运公约的特性,使其成为完整运输系统的最重要国际航运法规;航运外部环境,是指构成一个完整航运系统生存、良性发展、壮大的国际贸易环境、国际安全环境、国际关系等。一个和平的世界,一个良序发展的国际社会,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贸易市场,都是国际航运得以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没有一个好的航运外部环境,必然会使航运系统运作瘫痪,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综上,一个完整国际航运系统的六大构成要素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会使航运系统的运行出现问题,甚至于停顿,由此,国际航运的发展,必须要保证这六大构成要素的具备和完善。
第二节国际航运中心的模式与形成
国际航运中心是指拥有航线稠密的集装箱枢纽港、深水航道、集疏运网路等硬体设施,并拥有为航运业服务的金融、贸易、信息等软体功能的港口城市。一般来说,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功能性的综合概念,是融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一般以国际贸易、金融、经济中心为依托的国际航运枢纽。世界主要国际航运中心城市为伦敦、纽约、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在我国,截至2011年,国务院共批复了四个国际航运中心,分别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一、国际航运中心的三大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形成了以下三种主要模式。
(一)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的模式
这种国际航运中心模式以伦敦为代表。作为老牌航运中心,伦敦拥有良好的人文历史条件,如悠久的贸易和航海的传统和文化、众多优秀的海事人才等。虽然在今天从港口看,伦敦已无全球级的功能和条件,但仍以其交易市场、保险服务、航运信息服务、海事服务、海事研究与交流、海事监管等功能,保持着全球级国际航运中心。世界20%的船级管理机构常驻伦敦,世界50%的油轮租船业务、40%的散货船业务、18%的船舶融资规模和20%的航运保险总额,都在伦敦进行。全球有1750多家从事航运事务的公司与机构在伦敦设有办事处。其中,仅航运服务业每年创造的价值就达20亿英镑。
(二)以中转为主的模式
这种国际航运中心模式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由于自身经济腹地较小,直接外贸运输并不太多,而是以海外腹地作为其主要的经济腹地,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国际贸易货物作为其服务的主要对象。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国际航运中心,两港都实施世界上最为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大型机械设备和先进的电子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人员的高素质是其自由港的特点,加上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突出转口贸易及其中转运输,使其集装箱吞吐量位居世界三甲。
(三)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的模式
这种国际航运中心模式以荷兰的鹿特丹和美国的纽约为代表。一般来说,这种区域性的国际航运中心所在国家的国土辽阔,资源丰富,市场广大,进出本国的外贸直接运输量很大,并在所在国际区域运输中占有重要地位。荷兰的鹿特丹位于莱茵河和马斯河两大河流入海汇合处所形成的三角洲,背靠莱茵河流域的荷兰、德国、瑞士等发达国家,美国向欧洲出口货物的43%、日本向西欧出口货物的34%都经过鹿特丹中转。纽约也属于这种层次的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纽约位于哈德逊河口,是美国主要海港,一度承担了美国外贸运输量的40%。
(四)总结
通过对国际航运中心主要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一是国际航运中心是以大型的、现代化的深水港为枢纽核心的港口群,不是一般的港口,也就是说,是港口不一定就是国际航运中心,但国际航运中心必须包含大型的、现代化的深水港口群以及强大的航运服务体系;二是指具有广泛的、全球性的国际航线网络,或具有调动全球航线服务的港口,具有全球性的广泛的航线、服务覆盖面;三是国际航运中心支撑的不仅是全球性的航运业,更重要的是支撑航运业的强大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集增值服务、加工服务、多式联运集疏运服务、门到门服务、信息服务等强大的服务体系,是整个国际航运中心运作的重要是支撑;四是国际航运中心具备产业带动作用。国际航运中心的运作,不仅在于航运业本身的发展,而在于航运业带动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乘数效应。航运业本身的发展依赖于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航运业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城市、地区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二、国际航运中心形成的条件
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形成是有着其各方面的原因的,大致来说,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
(一)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即指核心港口所处的自然地理优势条件,主要表现于:一是位于国际主航道较近的位置,是国际航海运输的必经之路,具有海上通达四方的便利条件。国际航运中心的区位条件是决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的基本条件,其区位条件使该港口具有战略性的重要地位,不仅拥有通航全球的便利条件,而且拥有这些区位条件的独占性。二是具有便利的陆(公路、铁路)、空、水集疏运的地理位置,具有通达物品所需地的各种短途运输的便利条件。
(二)经济条件
经济条件即指能为该国际航运中心带来大量的物流货源的条件,主要有:一是经济腹地的条件。具备建立航运中心的港口,其临近的腹地经济发达,处于经济长期上升、长期增长的势头中,为港口提供源源不断的货源。二是经济开放条件。港口所处的地区,应该是经济及其开放、经济交流的国际化程度极高的地区,使该地区与国际的经济交往频繁,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程度非常高,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地区成为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重要的一环。由于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程度高,该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带动货源流量的增长,带动港口运输的发展。
(三)港口条件
深水港、深水航道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必备的硬条件。由于现代航运业的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船舶的大型化、集装箱化趋势,这一趋势下,港口航道的水深条件成为其能否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具有决定意义的硬条件。提高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化水平成为世界主要港口竞争国际航运中心的主要手段,为此,建设深水港码头、开通深水通道,成为当今世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技术条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