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4.第1134章 人心所向(1 / 2)
“非殿下亲征不可。”调戏的看了一眼柳升,张辅才缓缓道出了他的答案。
柳升的笑容登时凝固在脸上。
“孤,合适吗?”朱高炽虽然守过两次城,但从来没有御驾亲征过,闻言既觉得心动,又有些不安。毕竟打仗就会输赢不定,万一要是输给赵王,自己的威信可就要扫地了。
“非殿下不可。”张辅又强调一句,沉声说道:“这次赵王叛乱的根基,其实十分浅薄,他之所以能闹到现在这个地步,更多是因为大行皇帝突然病倒,局势失控,被他捡了漏子所致。但即便是这样,赵王都被赶出京城,退居通州。如今纠集手下,虽然看似气势汹汹,但其实内部上下已是信心大丧,无人再坚信赵王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之所以还没有树倒猢狲散,原因有二,一是惯性,二是因为他们担心,一旦兵败会家破人亡而已。”张辅要让未来新君重视自己,此刻自然不能藏拙,继续分析道:“只要殿下的身影出现在赵王军前,他们的士气就会一落千丈,然后殿下宣布只问首恶,胁从不办,他们的将领就会失去对部下的控制。则彼时,我军或是一鼓作气,或是传檄而定,都是易如反掌之事!”
“反之,如果殿下不曾出现,赵王军的士气就能勉强维持住。届时,攻城一旦不顺,敌军士气大涨,我军士气低落,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了!”张辅最后沉声说道:“殿下亲征,乃是坐稳江山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张辅这番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完全说到了太子殿下的心坎上,朱高炽沉吟片刻重重点头道:“好,就依公爷的!”
张辅这才状若无意的瞥一眼柳升,意思很明显,跟我斗,你还嫩了点儿……
柳升也只能恨恨的别过头去。
。
所有人都知道,时间不等人,是以太子亲征事宜筹划的十分迅速。次日,朱高炽便在三万大军的护送下北上,五日后,便与先期抵达的原白莲教六万大军汇合,在德州城外举行了盛大的誓师仪式。
为了表示对通州粮商的感谢,太子邀请粮商的代表也参加了这次誓师大会,感动的那些粮商涕泪横流,终于不再心疼贡献出来的那些粮食。
正如赵王和张辅所料,这些粮商齐刷刷带着粮食南下,自然是有人在背后鼓动。但这件事实在太过简单,根本不值得大书特书。因为赵王行事太过高调,以至于谁是他台面上的人,谁是他的后手,锦衣卫不费力气便查的清清楚楚。查清楚这些,只要简单的分析一下,自然就知道如果赵王在京中受挫,一定会退到通州再作他图。
同时也能清楚的知道,赵王这一手成败的关键,就在通州的粮商身上!不幸的是,王贤同样早就把主意打到这些粮商身上,因为大明朝实在太缺粮了,山东尤其如此,王贤根本凑不起大军开拔的粮草,以致空有大军却派不上用场。
找遍北方各地,也只有这些实力雄厚的通州粮商,能通过便利的漕运,将南方鱼米之乡的粮草,源源不断运到北方,然后囤积在通州的粮仓中,高价卖给京城百姓。是的,这些粮商甚至都没有自己的仓库,直接拿朝廷的粮仓来屯粮,也根本不担心会被朝廷侵吞,因为仓场侍郎以下全都被他们买通了……
所以赵王之前巡视通州粮仓,看到的拿满仓的粮食,并非仓场侍郎临时借调过来,而是原本就寄存在那里!
若是正常光景,想让这些手眼通天的大粮商献出粮食,简直是白日做梦。可眼下不是正常光景!王贤让人给那些粮商带话,告诉他们,他们的粮食已经被赵王盯上了!如果赵王篡位成功,还有可能注意点吃相,可如果赵王失败了,一定会退到通州,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对他们的粮食下手!
大粮商们虽然不是被吓大的,但作为商人,最在意的自然是自己的财物安全,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精神,纷纷从官仓中提出自家的粮食,装船运出通州。不过这时候,还没有人想要投奔太子。是王贤的预言实现后,粮商们发现赵王真的要在通州造反,这下全都吓坏了,他们很清楚,赵王一旦找不到粮食,肯定会杀他们泄愤,恐怕到时就算交出粮食,都不能保证安全了。
这时,有人在锦衣卫的授意下,宣称太子殿下已经到了山东,即日便将北伐,提议不如将粮食献于太子,等到太子坐稳江山,收益一定远胜于卖粮所得!
朱高炽在百姓心中,是继承皇位的不二人选,又素有仁义之名。粮商们何其精明,焉能算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一笔账?马上就积极响应,几乎一夜之间,便携家带口从通州城消失的无影无踪,南下投奔太子来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