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黄河古道(1 / 2)
第一章 黄河古道
2016-04-27 作者: 骆青
第一章 黄河古道
民国初年,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战乱年代,法律法规如同虚设,许多人为了生存,便没了这些禁忌,昧着良心,或卖儿卖女,或走私军火烟土,或占了山头,当了绿林,烧杀劫掠,做起了许多缺德到底的勾当。
有道是‘乱世的黄金,盛世的古董。’
虽说,在乱世之中房屋田舍,鸡鸭牛羊都成了生存的必须,但,说到底还是不如那‘黄鱼’(黄金在民国时期的一种别称,有大小之分。小黄鱼一般在31克左右,大黄鱼一般在300克左右)来的硬通。
然而,在一些有识之辈眼中,‘黄鱼’虽好,但却只能保值,古董才是可以放长线钓大鱼的投资。战乱总归还要平复,等到国家安定下来,人民生活好一些的时候,再拿出来卖掉,那可就不是升值的问题了,而是,十倍百倍千倍的回报。
俗话说的好‘有需求,就有市场。’
那个年月,穷苦老百姓能吃上顿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手里哪里可能有什么古董,更何况当时战事频繁,小命儿随时都有可能不保,那些个礼义廉耻更是被人抛在了脑后。于是,一些个走投无路,胆大妄为之辈,便盯上了那些个埋在地下的古墓。
据不完全统计,自民国初年之始,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只陕西一个省被盗过的墓,就不下十万之巨,这还不算那些个官盗,匪盗,洋盗。
由此可见,在那个黑暗的年月,盗墓之徒是多么的多,多么的猖獗。
说到这里,咱们既然讲到了盗墓,就不能不提到一条河,一条孕育了华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河。
那就是黄河!
说黄河是中国最为神秘,最为诡异的一条河,并不为过。
在有记载的二千多年中,黄河下游曾经决口1500多次,大改道26次。黄河决堤,一泻千里,所到之处,无论是人,还是房田屋舍,皆被冲毁,等到黄河水消退的时候,那些个原本的旧址,都被埋在了厚厚的黄河泥沙之下。
传说,在黄河故道厚厚的淤泥中,埋藏着许许多多的古代大墓,那些大墓之中,更是有着数之不尽的宝藏。
因此,许多的‘有心人’便盯上了黄河下的宝藏,这块肥肉。
----------------------------------------------------------
话说,在山东济南的黄河岸边,有这么一处地方,此地名唤烂河滩。
这烂河滩的形成年代,已经不可考证,但,据周围村落的老人们口口相传,那是黄河的‘水神老爷’发怒,淹没了周围方圆几十里的土地形成的。
众所周知,这黄河自古就有‘十斗黄河水,九斗泥沙汤’的说法。
到了济南这段,由于地势平坦,大量的泥沙随着水流的变缓,而沉积了下来,致使河床变高,这才有了黄河决堤一说,因此,这古老相传的说法,也不禁真实。
但,这烂河滩经年累月的泥沙堆积,与那周围的乱草连成了一片,也确实成了一处凶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