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节 起死回生(一)(2 / 2)
戈丽华埋怨的看了丈夫一眼,“这件事,一开始你老谢就该阻止。沈斌这孩子也真是,不为自己着想,难道就不想想老婆孩子。”
谢援朝眼睛一瞪,“你懂什么,沈斌去冒险,还不就是为了老婆孩子将来的幸福。在这件事上,我不认为沈斌有什么错。”
方浩然点了点头,“嫂子,主席说得对,其实沈斌这次的冒险,不光是为了他身边的人。马丁家族研究邪恶生物,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安全。国安的机密报告我和主席都看过,有些东西,根本就不该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与公与私,我都支持沈斌。”
李丽一看老公居然也不安慰一下,赶紧插话说道,“也不能这么说,就算这事是对的,可以派别人去啊。沈斌大小也是个行政干部,毕竟不是专业人员。嫂子,你也别难过,我与浩然跟沈斌认识这么多年,就没见他趴下过。这一次,相信沈斌一定能挺过来。”
方浩然很赞同夫人的观点,接口说道,“主席,我跟沈斌生生死死也经历了几回,他是个能出现奇迹的人。你们也别太伤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谢援朝苦涩的笑了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沈斌这小子活的风光自在,不枉此生了。行了,咱们别光说这些让人心烦的事。浩然,去我书房,咱们聊点别的。”
李丽知道他们还有国家大事要磋商,借此机会,正好去看看天啸和小天心。这两年来李丽看透了很多事,虽然范一舟的死对方悦造成了很大的创伤,但要没有沈斌的揭露,整个方家都有可能遭受灭顶之灾。多年以来李丽一直很感激沈斌,特别是当年在西丹发生的风流韵事。现在细细品味,李丽隐隐猜出是沈斌帮她斩断了危机。因为得知沈斌的国安身份之后,李丽觉得也只有他有这个胆量和能力。沈斌这次生死未卜,李丽真心替这位帮了他们很多忙的好兄弟担心。
东半球的中国已经是夜晚,此时西半球的英国却刚进入下午工作时间。十几名贵族阶层的议员们,代表各自家族利益云集到了首相府。
爱丁堡马丁家族的惨案被严密封锁起来,外界得知的只是足球骚乱,这对英国人来说早已经习以为常。但是马丁家族的高级执事,却向贵族联盟及首相府严正的通报了此事。并且要求政府,全力缉拿凶手,给马丁家族一个公道。马丁家族的这份通报中,依然以族长马丁坎博的名义呈报。
英国的贵族圈子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别看他们互相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但在威胁面前却非常团结。正是因为如此,拜伦事前只能摸摸他们的底,不敢透露任何有关中国的暗中交易。
面对马丁家族的要求和施压,拜伦只能答应尽快破案。马丁家族本想通过贵族联盟一同施压,但这一次马丁家族的想法破灭了。拜伦只是简单的抛出了中国大单,就让那些一脸冷傲的贵族议员们,露出了阿谀的笑脸。
在日益下滑的经济面前,保住兜里的钱才能保住贵族地位,谁都想通过拜伦首相邀请中国韩副主席去他们的封地转一圈。全世界都知道中国政府财大气粗,带着巨额大单而来。但具体投向何方,英国政府也有他的侧重。拜伦之所以敢冒险答应谢援朝,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有了中国的订单,他就能抓住贵族阶层的支持率,这才是拜伦的赌注。
拜伦轻而易举就让贵族议员们怒气冲冲而来,兴高采烈而归。至于马丁家族的要求,拜伦倒是有点棘手。原本按照怀特的计划,把事情推到中国黑帮头上。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支持打黑的国家,这样一来与政府摆脱了关系,成了黑帮与家族的私人恩怨。即便是英国贵族阶层,也只能是声讨黑帮而不便指责中国政府。可以说这个计划,也是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底线。但奇怪的是,韩波提出了意外的要求,沈斌和张潮他必须全部带走。否则,他只会签署一个意向性的联合声明,不做实质上的大单。为了韩波的这个要求,拜伦不得不重新考虑找谁来当替罪羊。
英国伦敦,距离中国大使馆不远的一家国际连锁酒店,这里就是中国访团的驻地。大批的记者云集大厅,不管是访团中哪位代表出现,都会被围成一团。当然,韩波副主席及高级成员有专用通道,这些记者无从得知他们的去向。
两天来,韩波几乎没有住过这家酒店。他与刘欣等人,都住在拜伦首相秘密安排的城堡内。那里距离白金汉宫不远,现在是情报部门一处隐秘场所。不但韩波住在这,沈斌也被悄悄转移过来,接受最后的起死回生。
几名医生从临时的‘加护病房’走出来,他们不知道重伤者的身份,但伤者出现的奇迹,已经让几名医学专家无法解释。按说过了这么多天,脑心肾肝肺等功能早就该衰竭坏死。他们还没见过什么人能在严重失血的情况下,挺过二十四小时,更别说多天了。但奇怪的是,沈斌的脑电波和心电图虽然微弱,却从未间断过。如果不是刘欣等人的坚持,英国方面早就放弃了救治。在这些专家眼里,就算沈斌能活下来,恐怕也是一个不具意识的植物人。
加护病房内,刘欣等人身穿消毒衣,重新拾起了老本行。这世界除了魏教授之外,没人再比她们几个了解沈斌的身体了。刘欣坚信,只要不放弃,沈斌一定会清醒过来。不管沈斌身体排斥浪费掉多少血液,刘欣坚决要求不能停止。即便是从世界各地购进血源,观察集团也能付得起。
城堡韩波的卧室内,韩波眉头紧锁的看着同步监控。后天他就要带团回国,如果沈斌依然是老样子,只能先送回国内再说。韩波政务繁忙,也不便在英国耽搁太久。
[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