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4 都是交易(1 / 2)

加入书签

弘远帝的身子是真不好了,因为就在秦承嗣第二日上朝时,当听到云州来报,云州已经被乱军攻克,属下百姓俱都投敌后,弘远帝被气的生生吐出一口鲜血。

弘远帝现在就如同一个耄耋老人,他这几年苍老的厉害,头发花白,腰也弯了,背驼的厉害,早不见四年前的英明神武、相貌堂堂。

好似身子内深藏已久的毒素终于发作了,又好似一个人的精气神被抽走了,弘远帝现在如同行尸走肉,不过在勉强吊着一口气,不想再皇后面前认输,不愿意他登基前在父皇跟前许下的诺言,得不到完成。

其实削弱勋贵世家的力量,让皇家成为真正的主宰,以后行事再不受勋贵掣肘,这一直是皇族历代以来留下的遗命。

只可惜,历代帝王中虽不伐文治武功、睿智圣明的君主,却到底不能不能穷一家之力,与整个天下的勋贵们作对。

皇帝这一生最重要的一项课程便是“学会平衡”之道,而无疑,在对那四个字研究的越深后,也越是不敢轻易下手。

对付一家两家勋贵或许还没什么,但是惹得普天之下的勋贵反扑,这无异于逼得勋贵们没有活路。

狗急了尚且要跳墙,更何况是底蕴深厚、每族都藏了几个老祖宗的勋贵世家?

所以,未免落个你死我活的结局,反倒便宜了那些坐收渔翁之力的,皇帝不敢轻易动手,勋贵世家也都老老实实的在皇帝手下过活。

这其实就是一种平衡,无奈弘远帝性情越来越执拗顽固,若是早些时候他还有精力慢慢将勋贵世家往火坑里推,现在他已经没有多长时间了。

弘远帝咳血不止,朝政议论到一般被迫停下来,弘远帝被火速移往勤政殿旁的暖阁中,太医也在片刻时间赶来给弘远帝诊治。

朝臣们俱都没有离去,侯在勤政殿外心不在焉的听差,猛一下听见细碎的脚步声,抬头一看,却见是徐安公公出来了。

“诸位大人都请回吧。”徐安公公笑的一脸恭敬的说,“陛下身子不适,穿口谕说有要事明日再议,今日且到此为止吧。”

“臣等遵旨。”一众朝臣跪拜后躬身离去,秦承嗣是最后一个撤退的,临走之前看了看那好似已经透出腐朽气息的勤政殿,深邃的眸子沉静的如一汪死水。

徐安公公正好和秦承嗣移过来的视线对上,不由心头一凛,笑容僵在了脸上,他先是条件反射垂首下来,稍后却又自然的躬身笑着与秦王说,“王爷,陛下刚才还问及烨侯了,说是已经两个月不闻烨侯的信儿了,您也知道,烨候好歹救过驾,陛下也是念着他的,不知现在烨候是还在陇西,还是已经在回京的路上了?”

秦承嗣嘴角微抿,眸中讽刺凉薄的笑意一闪而过,回了一句,“本王不知。”而后不看徐安公公彻底僵硬住的脸,大步离去。

烨候秦承业原先封号烨王,因为“轻薄”了十五公主,被贬为烨候,之后奉皇命在家修身养性,一年不得出。

好不容易熬出来了,又得三年天灾,陇西边境动乱不断。

陇西本是秦王府的封地,按理是该他去前线,可惜弘远帝已经不敢让他轻易离京了,一来怕他到时候直接在封底反了,二来也是存了私心,他将秦承业派过去,想要秦承业在秦家军中逐渐赢得人心,又派了他心腹大将的威武将军过去领兵打仗,完全架空了他的权利。

可是,这又能如何?

秦家军之所谓称之为秦家军,是因为他们是秦王府的私军,一应俸禄和粮饷全都是秦王府出的,若是随随便便一个武将派过去都能轻而易举将军心收拢,那岂不是太搞笑了?

且秦承业也不是什么有领兵作战之能的稀释将领,就他一个读了几本兵书的蠢材也敢在秦王府军营卖弄风雨,未免可笑。

且还做梦让秦承业将他取代,弘远帝真是老了,老的都开始痴心妄想,以为全天下人都要围着他转,要唯他的命是从了。

老虎固然是森林之王,然一只活到尽头的老虎,不过只剩下一把枯骨了。

秦承嗣铁面冷峻,直接大步出了皇宫,等到了秦王府时,才又听暗卫来报,弘远帝请了岚贵妃去了勤政殿。

“继续监视着。”

“是。”

秦承嗣下马进府,而此刻咳血不止的弘远帝确实如秦王府暗卫所报,已经召了岚贵妃到勤政殿见驾。

岚贵妃到了勤政殿门口时,便见一众御林军和宫娥太监俱都在徐安公公的吩咐下,一点点撤退离开勤政殿,在距离宫殿门口足有二十米远的地方停下来。

将人撵那么远做什么,是怕他的奴才一会儿听到他们的话么?

她这谋害了血亲的逆女尚且不敢再去在乎这些虚名,倒是他这天下至主,却原来还是要脸的。

岚贵妃下了撵轿,徐安公公赶紧过来请安,一边还恭敬的说着,“娘娘您快进去吧,陛下在里边等着呢。”

“嗯,本宫这就过去。”岚贵妃高雅大方的笑,因这一笑,她眸中划过柔情万种的韵色,艳光四射,倒是让人忽视了她如今已经刻上皱纹和鱼尾纹的容貌。

岚贵妃昔年貌美天下知,姿容艳丽、身姿婀娜,她一颦一笑都翩跹瑞丽,有国色之姿,让后宫诸妃嫔俱都艳羡不已,然她这三年来容颜却褪色的厉害,已经从之前三旬左右,风韵犹存的美妇人,变成现今这个依旧举止优雅端方,却少了某中让人心旌神摇韵味的宫妃。

地位仍旧高高在上,可身上的从容与对世事的不屑一顾,却因为某种力不从心,而渐渐从她身上消失了。

最清楚这其中变迁的徐安公公心中感叹,面上却声色不露,只恭敬的引了岚贵妃进了勤政殿,稍后才眼观鼻、鼻观心的亲自守在殿门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