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节 诗仙《将进酒》(1 / 2)

加入书签

第五章 节 诗仙《将进酒》

2018-04-14 作者: 照见五蕴皆

第五章 节 诗仙《将进酒》

言羽觉得,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中第三层,写到相思之情,和他的另一首诗《代答闺梦还》中的描写有相似之处: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

和《春江花月夜》一样,这首诗也写到了思妇的闺梦。诗人首句点题,说到为了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凄清动人,但诗人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只一句话就描绘了送别的尾声: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这是送别的结束,却是全诗的开始。

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穿上了新衫,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简单的梳妆后,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

窗外生机盎然、花红柳绿。偶有燕子飞过,透过罗幕看看她。不知何时,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画衣”的主意。诗人在此著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

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桃红李白,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忽然从遥远的方向,传来了悠扬的乐声,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飞到丈夫的身边。

这四句诗借对外物描写,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而下面笔锋一转,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

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夜渐渐深了,她进入了梦乡。

但她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

最后她醒了,重重的长叹一声,在寂静的夜里,她无奈地再次把大门关上了。

这首诗虽然仅有寥寥数语,但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可称得上是别具一格。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这种朦胧迷离的手法,比现代意识流小说家的很多作品都写得好多了,就好比若将一个原本曲曲折折雾气缭绕的迷宫理清拉直,一切都清晰明了,那就韵味大减,所有情趣荡然无存了。

《春江花月夜》一诗,背后蕴含的深刻的中国文化底蕴和唐宋时代背景,投射出了全人类生命成长所面临的共同的困惑。

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法社会是非常讲求家族人伦亲情的;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农业社会,人们的家族意识和亲情观念是极其浓厚的。到了唐代,文人们在建功立业思想的鼓舞下,纷纷走出家门,寻求建功立业之路。

而为了功名利禄,为了建功立业,必然要论资排辈,经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与“人之初,性本善”中渴望自由,渴望平等,不畏权贵,和谐安乐,喜欢游山玩水,亲近自然,轻松自在,无拘无束的本性相悖。

这一矛盾,在与张若虚同为唐代诗人的诗仙李白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世间有诗赞他: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但李白并非像他自己宣称或别人颂扬的那样,远离权贵,而是一生都应酬周旋、奔走于朱门显宦之间。

从青年时代起,李白就遍访四川地方要员,拿着当时的“名片”投刺京城来蜀的官僚,得到过以礼部尚书头衔出任益州长史的苏廷页赏识。为了“十年寒窗脱青衿,一朝能为帝王师”,他隐居岷山待价而沽,广汉太守慕名前去看望他,使他的名声渐大。开元十三年(725年),25岁的李白走出三峡漫游东南,展开了广泛的干谒活动,他不仅娶了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为妻,还先后向各地官员上书拜见,希望能荐用自己,但却大失所望而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10年后,他来到了国都长安,寓居在玉真公主别馆,谒见了宰相张说的儿子、驸马都尉张土自以及一批朝臣大官,期望“攀龙见明主”,然而仍无结果,只好悻悻出京漫游,愤慨不平中写下了著名的《蜀道难》、《行路难》等诗歌,以此隐喻胸中磊落不满之气。

他改装换巾,趋向山林,隐居蒿庐,交结与皇室有密切关系的道士,试图走出一条世俗垂青、贵人揄扬的“终南捷径”。这条捷径是以**磨难换得的,深山大泽之中结草为庐、凿穴而居、饮食粗糙、单衣遮体,那种被文入们所诗化的麈尾鹤氅、跨蹇寻诗,或踏雪访梅、钓竿斗笠的恬淡安逸的隐士生活,其实是很少见的。中国的隐士有不少是像李白这样扬言孤峰逍遥隐逸,实际上是想邀求时誉擢居美职。隐土超出尘表的卓异人格固然羡慕,但栉风沐雨的艰苦生涯绝不像人们幻想的那样潇洒超脱。

天宝元年(742年)初夏,可能受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推荐,隐居的李白被征召入京。他洋洋得意:“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认为自己将被重用,代草君言、建立功业,甚至把玄宗比作汉武帝,把自己比成司马相如。

入京召见于金銮殿后,李白果然受到皇帝重视,命供奉翰林,在一年多受宠遇的日子里,演出了七宝床赐食、高力土脱靴、杨贵妃磨砚、饮酒眠闹市、狂笔草蛮书等广为传诵的奇闻逸事。许多曾讥笑过李白“落魄微贱”的势利小人,这时却纷纷请谒与他称兄道弟、酒宴交欢,这更使李白满面春风,十分光荣,不得志时拼命想做官,得志后便尽可能明哲保身,于是他出入宫掖献赋作词,侍从皇帝讨好贵妃,交结王公大官赠诗宴酬,写了许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无聊诗歌。

“翰林供奉”即是所谓“文学侍从之臣”,当明皇和杨贵妃赏花饮酒作乐的时候,找他来做几首新诗谱入歌曲。这就是翰林供奉的职务,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管理官职。然而李白做了翰林供奉却骄傲得很。他有好些诗自画他当时的得意情况: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趋”、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