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节 生当有乐趣(1 / 2)
第十八章 节 生当有乐趣
2018-04-14 作者: 照见五蕴皆
第十八章 节 生当有乐趣
言羽认为,虽然胡适提出的“脂砚斋即曹雪芹”之说不妥,但总体来说,胡适还是一个真心做学问的人,而且还相当有情趣。
胡适一生获有35个荣誉博士学位。在美国、加拿大、英国、香港等地,拿到如法学、文学、哲学、人文学等博士学位。
言羽觉得这人好生有趣,不知他一生要这么多博士学位,争这么多浮名来做什么。
然而后来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提出的文学改良的八事,还是颇有些道理的,这八事是:
须言之有物
不模仿古人
需讲求文法
不作无病之呻吟
不用典
不避俗字
不讲对仗
务去滥调套语
。。。
胡适还明确提出了“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义”。
而研究问题,首先要有科学的方法。
胡适研究问题的方法,主要受到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赫胥黎教我怎样怀疑,教我不信任一切没有充分证据的东西。杜威先生教我怎样思想,教我处处顾到当前的问题,教我把一切学说理想到思想的结果。这两个人使我明了科学方法的性质与功用”。
赫胥黎说“拿出证据来”,胡适说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胡适把杜威的“思维五步”,改作三步:一是先研究了问题的种种方面的种种事实,看看究竟病在何处;二是根据于一生的经验学问,提出种种解决的办法,提出种种医病的丹方;三是用一生的经验学问,加上想象的能力,推想每一种假定的解决法应该可以有什么样的效果,更推想这种效果是否真能解决眼前这个困难问题。推想的结果,拣定一种假定的(最满意的)解决,作为我的主张。胡适认为,“凡是有价值的主张,都是先经过这三步工夫来的”。
运用以上的科学方法,胡适先生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对古史、对《红楼梦》的考证,都是用真切的实例给青少年展示,如何运用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科学方法,来做学问、做人。
他自序的《介绍我自己的思想》一文,汇集了十年来自己思想发展的主要成就,从思想的方法,人生观,中西文化观,对中国文学的贡献,做学问的方法论几个方面入手,为研究思想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
而且阐明了只要掌握正确的治学方法,就可以不被人牵着鼻子走,就可以成为一个有独立见解而不受他人蛊惑的人。
胡适的很多书中,都引了中国传统的一些古诗词,言羽十分喜欢。
比如引了《灵乌赋》:
范仲淹生性耿直,看到朝政过失都要理直气壮的批评,连上四章论斥吕夷简,被吕夷简蛊惑君主贬为饶州知州,后又几乎病死岭南。范仲淹妻子李氏病死在饶州,他自己也得了重病。在附近做县令的梅尧臣,就写了一首《啄木》诗和一首《灵乌赋》给他,劝范仲淹学报喜之鸟,不要像乌鸦那样报凶讯而“招唾骂于里闾”,让他从此拴紧舌头,不要多事。
范仲淹立即回写了同题《灵乌赋》给梅尧臣,斩钉截铁的表示,“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同为世人所千古传颂。
《灵乌赋》里很多诗句言羽极喜欢:
“凤岂以讥而不灵?
麟岂以伤而不仁?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不学太仓之鼠兮,
何必仁为,丰食而肥?
仓苟竭兮,吾将安归!
又不学荒城之狐兮,
何必义为,深穴而威?
城苟圯兮,吾将畴依!
。。。”
上了初三,说到以后高中分班和读大学的事,大家就会讨论各自想读什么样的大学。
言羽第一想读的学校,便是北大,其次是清华。
因为在他看来,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也是白话文运动的中心,鲁迅、周作人、沈从文、郁达夫、梁实秋、林语堂等现代文学大师都曾在北大任教,胡适也曾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
百年北大为中国造就了大量蜚声文坛的诗人、作家,不仅有现代文学大师茅盾、朱自清,还有“新月诗派”主将徐志摩等。
同时,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校长开始就强调美育,北大学子中还出现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等大师大家。
围城中有一句话言羽极喜欢:“真理都是**裸的”。作者钱钟书,读的则是清华外文系;
历史学家吴晗也是清华的;
而提出新诗三美的闻一多,同样出于清华大学,他的新诗三美是指: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还有数学家华罗庚、中国两弹元勋邓稼先,以及李政道,还有著名的“三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等。
所以除了北大,言羽也很想去清华。
。。。
那时候,因为疯狂读书,近乎痴迷,言羽对很多自己喜欢的作家都有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