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着手削藩(2 / 2)
明代的藩王制度可谓别出心裁,叫做“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虽名义上有封国,但没有任何实际权力,只享受朝廷供给的俸禄,不用做、也不允许做任何事情。
朱元璋设计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为了既能让藩王祖祖辈辈享受荣华富贵,又避免他们利用自己的尊贵地位揽权,甚至威胁皇帝。藩王手中无权无兵,自然也就不会发生汉代的“七王之乱”、晋代的“八王之乱”那样的自相残杀了。
但是朱元璋却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藩王的数量会随着宗室的繁衍而逐渐增长。他有几十个儿子,就封了几十个藩王;而每一任皇帝也会封自己的儿子做藩王,王爵又是世袭罔替,这就不可避免地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代的爵位制度还规定:只有嫡子可以继承爵位,庶子要降一级封爵。对宗室而言,共有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八个等级。比如一个亲王的庶子,就要封为郡王,郡王的庶子封为镇国将军,以此类推。到了最低级的奉国中尉,就不分嫡子庶子了,全都世袭奉国中尉。对于亲王和郡王,除了儿子以外,女儿也可获封公主和郡主。
这八级爵位,俸禄当然有所差别。比如最高的亲王,年俸为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马料草六百匹。其他爵位则逐级减少。但如果是皇帝特别喜爱的亲王,就像当年天启对朱由检那样,还可食双亲王、甚至三亲王禄。
事实证明,这个制度根本没有解决宗室繁衍的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如今各地的大小藩王共有八十多人,郡王几百人,镇国将军上千人,下面的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更是以几何级数增长,宗室领俸禄者竟有数十万人之多。每年光是支付宗室俸禄,就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成为朝廷财政极为沉重的负担。如果再不改革,即使没有后金入侵和流贼作乱,明朝自己都要破产了。
因此,朱由检早就想着手削藩。但是这削藩也是个极为敏感的话题,甚至是一种禁忌。当年正是因为建文帝锐意削藩,才引出朱棣“靖难”,因此历代皇帝都不敢碰这个烫手的山芋。
如今朱由检同样面对这个难题。藩王名义上没有任何权力,可毕竟在封国生活了二百多年,与地方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经济上,更是占有所在地相当大一部分资源。如果贸然启动削藩,自然会激起以藩王为首的地方势力的强烈反弹,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搞不好还会招致全体宗室成员的一致反对,那他这个皇帝的合法性都会出现问题了。
所以朱由检在等待机会。他并不打算大张旗鼓地削藩,却可以想方设法查那些藩王有无违法犯禁之事。如果有,那他就可以揪住不放,顺势削掉王爵。而蜀王朱至澍之案,就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
在朱由检的严旨下,锦衣卫北镇抚使严振纲亲自赶赴成都缉拿朱至澍。临行之时,朱由检特意交待:不但要把朱至澍抓来,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整个蜀王府封了,严禁王府成员出入;如果王府还违禁使用太监,要立即将太监遣散;查封蜀王府在川中的一切产业。
“另外,在其他地方的锦衣卫也不要闲着。”朱由检蹙眉冷冷地道,“只要有宗室违法,先暗中调查,查得差不多了就报到朕这里来。白吃白喝还做坏事,朕绝不养这样一群蛀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