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初入成都(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百七十六章 初入成都

2018-04-15 作者: 东海龙女

第三百七十六章 初入成都

董真是在第二日清晨,于清脆的鸟鸣声中,悠悠醒来的。Www.Pinwenba.Com 吧

醒来时,第一眼瞧见的,是趴在枕边,一手支颐,头如那民间所说的“点水雀”般摇摇点点,却兀自强撑着不肯睡着的素月。

再远一些,是倚墙而坐的崔妙慧,头抵在壁上,已经不觉熟睡过去。

窗外浓绿树色,透纱而入,映得室内也是一片娇嫩的明亮,欣欣向荣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是半生中似乎都难忘的恬静,因为知道,真正对自己好的人,无论远近,都在身边。

“主君!”

素月蓦地惊醒过来,一见到她微笑的眼睛,不由得欣喜交加,唤道:“女君!主君醒了!”

崔妙慧一个激灵醒过来,揉了揉眼,腾身站起,急急走过来,与董真目光一对,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明媚笑意:

“陆天师真乃神人也,他说主君你今晨一定醒来,果不其然!”

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董真若有所思、却一定不是惊诧的表情,崔妙慧缓缓地说出了下文:

“主君身受重伤,是天师不远千里而来,为主君耗气治愈。眼下天师已于鸡鸣之时离开,行前给主君留下了一封帛书。”

她双手奉上一封只是草草叠成的帛纸,董真伸手接开,打开看时,却是熟悉的四句话:

“分辉入脉,凝皎逸潔,敛神于内,发散于外。”

心头一跳,隐隐约约的那个猜测重又浮现上来,她默然地看下去。

写在最前的那段不过两百余字的口诀心法,正与李不归那里听闻的大致相同。后面却密密麻麻写有数百字,字迹秀隽,墨色尚新,显然是陆焉手笔:

“天师昔日修行于鹤鸣山,见岩窟之中有老龟,百年未食,而生机犹在。潜心观悟,终成此术。依此法诀敛息静气,初如昏睡,继绝气息,僵卧无感,心脉如死矣。然外息既绝,内息绵绵,周转还复,自成洞天。即使封闭密室,拟或沉入水底,亦无碍也。待月后复苏,若有内伤当愈,即使无伤,则功力当有大成矣。因得之以百年老龟,故名龟息术。”

原来李不归所授的口诀,竟然是天师道的龟息术!

依稀记得,从前在左慈那里,也听到过龟息术的名头。且与左慈的《九转金液丹经》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前者是通过丹经中的口诀,能有辟谷之效,不用进食,亦能通过先天元气来维持一段时间的生命。而这个龟息术更为惊奇,是完全连呼吸都可以停止,甚至是关闭在没有空气的密室和水底,都无损生命的延续。简单地说,就是看上去跟死人没有什么两样。

而在沉睡之中,即使呼吸和脉搏都已停止,内息尚在源源不断地运行,对于提升功力颇具好处,所以这几日自己虽然沉睡,但内伤却已好得十有**了。

只是李不归……

帛书后又写道:

“此龟息之术,乃天师道不传之秘,唯天师与大长老得闻。不归悖妄,竟擅自以此术相授,险酿大祸。焉已以真气化解此术,料想焉离锦城之时,君当苏醒矣。焉在汉中,犹时时遥祝,望君百事顺遂,早归来处。”

董真合上帛书,半晌未曾言语。

崔妙慧本来已经令侍婢送了燕窝粥过来,见状也只得悄悄将粥盘放在一边。

先前这帛书虽是交给了崔妙慧,且陆焉为了显示光明正大之意,甚至连帛书都未曾封口,只是四面交叠,便放入了崔妙慧手中。

然后崔妙慧与素月几乎一直同行,又怎会偷窥帛书内容?

见董真神色虽不动,但她们与董真相处日久,即使如此,也看出董真心中并非毫无所动。

这二人皆是知道陆焉当初与董真交情的,素月甚至知道,当初董真进入织室便是以陆焉护卫鸣镝之妹的名义。

这次陆焉不远千里,从汉中前来,只是为了将昏睡之中的董真救醒,单论这一份情义,便非泛泛,可是陆焉又为何趁着董真尚未苏醒便离开,只留下这样一封帛书?

她受了内伤,李不归一时情急,以龟息术相授,这也在情理之中。但是看陆焉的帛书之意,这龟息术只有天师和大长老才能知道,陆焉是天师,李不归应该已被内定为是将来大长老的人选,故此也通晓此术。

但她是什么人?虽然陆焉派了李不归等人来保护她,但她相信陆焉并没有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给李不归,那么以李不归的谨慎,为何要将这龟息术轻率地告知了她?

而李不归分明知道龟息术的特点,却未做任何提醒,在她昏睡之后,又讯告陆焉,让他赶来相助。

虽知李不归一定是好意,但怎么心中就觉得怪怪的呢?

但是董真没有精力去思索这些小事,只能将对陆焉的感激藏于心底。

因为她还有很多事情去办。

“这是第几日了?”

她温声询问崔妙慧。

崔妙慧舒了口气,心中莫名地感到了妥当的安全感,是因为董真醒了么?

“回禀主君,我们来到成都,已是第七日。”

第七日!

怪不得崔妙慧这样着急,即使看着她苏醒时的欣喜,也掩盖不了面上的憔悴。怪不得陆焉飞快地赶了来,因为时间已经很紧急了。

如果没有预料错,想必刘璋很快便会派人前来了。

她当初抛下的香饵,这条大鳌鱼哪里舍得不咬钩?

侍婢的禀告声,恰在此时响起在室外:“启禀主君,刘使君府上来人,说明日乃是蔡夫人生辰之喜,蔡夫人请主君与如夫人过府宴乐。”

此刘使君,非彼刘使君。此府也非彼府,在这成都地界,除了权倾益州、位同王侯的刘璋,更无他人!

崔妙慧不由得伸手出来,轻轻拍了拍自己胸口,露出“幸好幸好”的神情来。

董真横她一眼,意思是“你也只这点儿出息”?却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尚是隅中之时,也就是后世的九点多钟,刘府便派来了两辆极为华贵的马车,披翠饰玉,与董真当初在邺城时所见诸县主、亭主所乘衣车也决不逊色。较之董真自己在涪城所乘的辎车,却显得更为宽大贵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