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忙年(1 / 2)

加入书签

第164章 忙年

2018-04-15 作者: 我是小民

第164章 忙年

苇声回到家,奶奶还在案板上当当当当的剁着什么。苇声推门进去,案板上是已经剁碎了的辣萝卜。苇声问:“奶奶,这么晚了,还不睡?又剁这么多萝卜?”奶奶说:“赶明儿五更里起来蒸发馍馍(馒头),我得把菜馍馍(包子)馅先准备好了。”苇声说:“奶奶,你累吗?我替你剁一会。”伸手就要奶奶手里的菜刀。奶奶说:“不用,这就好了。你把那个砂盆给我端过来。”砂盆就在锅台上,苇声把砂盆给奶奶端过去,奶奶把剁好的萝卜扒到砂盆里,又把砂盆端开,站起来走到灶前,掀开锅盖:“苇声,把笊篱递给我。”苇声抬手在墙上拿下笊篱递给奶奶,奶奶用笊篱把锅里已经水发好的红薯粉丝捞出来盛在馍框里,拿来倒在案板上,当当当当接着剁起来。

过年蒸馍馍、炸丸子是湖西一带年俗。辛苦一年了,大人孩子都想好好享受一下过年的快乐,做几顿好饭吃自然是所有人的期待。什么饭好吃?当然是白面大发馍馍。但白面是不多的,而且白面发馍馍还要用来待客,于是就再蒸数量更多的菜馍馍、黄团子、黑团子等。菜馍馍、黄团子、黑团子都属包子,只是用料不同才有了不同的名称。菜馍馍用白面做皮子,萝卜、粉丝头、豆饼屑等做馅料;黑团子用地瓜(红薯)干子面做皮子,用老白菜帮子、干萝卜缨子等做馅料;黄团子则是用玉米面做皮子,煮熟的红小豆、红枣、红薯等做馅料。如果将这些蒸馍分出等级来,无疑白面发馍馍是一等,菜馍馍是二等,黄团子是三等,黑团子是最低等的。不同的蒸馍供应着不同的人群,白面发馍馍主要用来待客,菜馍馍主要给老人和孩子,黄团子和黑团子才是男女劳力们的主食。

湖西一带属鲁国旧地,百姓自古重亲情讲礼仪,尤其注重亲朋之间的礼尚往来,年前年后走亲访友自然是过年不可或缺的最重要活动之一。宾客亲朋你来我往,赶上黄道吉日有时候会有好几家亲戚同一天到来。所以,为了待客做饭方便,人们总是会早早蒸好馍馍、炸好丸子预备着(当然还要准备些鱼肉的),有时候蒸馍多了到二月二都还吃不完。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腊月二十就是蒸馍馍炸丸子开始的日子,家里小孩子多的、家庭条件好些的甚至等不到腊月二十就蒸好馍馍炸好丸子了。

为了过个好年,人们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操办年货,过了腊月二十更是忙着四处赶年集,蒸馍馍、炸丸子、剁饺子馅子叮叮当当忙的是不可开交、不亦乐乎,一直忙到除夕傍晚家家户户贴上了对子(春联)才算忙到头了。这期间,人们见面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就是:“年忙的咋样了?”

奶奶也忙年,但两年了奶奶行动都很晚,蒸馍馍炸丸子量也都不多。苇声知道这是因为家里没有小孩子,过年也没有亲戚来往。这是苇声知道的,还有他不知道的:在他来西庄插队之前,爷爷和奶奶好多年就没像模像样过过一次年。

奶奶把粉丝剁碎了,也扒进砂盆里,撒进去事先研碎的盐末、花椒面,用筷子在砂盆里翻抄了许多个来回,用筷头戳起一点馅子尝了尝,咂咂嘴,脸上现出成功的愉悦:“天明五更里情好了。”

奶奶拿来块洗净的笼布把砂盆盖上,舀出锅里的温水洗了手,就在围裙上把手擦了,回来又坐到案板前:“他俩找到你了?”苇声问:“谁啊?”奶奶笑笑:“我就知道结巴叫孙合作,那个怎么都叫不起名……脸上有麻皮雀儿(雀斑)的那个。”苇声说:“哦,是王红卫。他俩来找我了?多会了?”奶奶说:“可有多会子了。”苇声心里一紧:“他俩没到我屋里去吧!”“没有。”奶奶说,“多远就喊你,没进门就问你哪去了,我说可能去庄里了。他们就走了,一人吃了几个丸子。”苇声暗自庆幸:幸亏喝过汤自己跑的快,不然给他两个堵在家里就脱不了身了。

王红卫和孙合作回来了,苇声知道西庄这边的河工也结束了。

天明,苇声按时起床,钻出庵子,看见奶奶屋子门半开着,屋里还闪着红红的火光。苇声知道爷爷和奶奶都起来了,在蒸馍馍,走过去推开门,奶奶正在往锅里拾馒头。奶奶听见门响,回头看见苇声,吩咐道:“你先别走,等会蒸好,出了锅你放几个炮仗——这是头一锅,我正要去叫你呢。”

苇声照例去跑步,但这回没跑到渡口就急急的折回来了,他担心王红卫和孙合作一早再来找他窥到了他的“秘密”。回到家,苇声先把菱花给“偷”来的书藏好,又把那包红三刀藏起来,只把半包菱花吃剩的羊角蜜放在了“书桌”上。

奶奶还在忙蒸馍,腾不出手来做早饭,苇声主动请缨做饭,他想尽快吃了饭去菜园找王红卫和孙合作。自从王红卫和孙合作上了河工,他们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面,苇声其实也是很想念他们的。

凉棚底下支着个小锅,苇声在奶奶的指导下烧了几碗稀面汤。苇声盛好三碗面汤,给爷爷奶奶端进去两碗,摸了两个刚出锅的菜馍馍吃着走出来,不知是饿了还是菜馍馍太好吃,才四五口,偌大一个菜馍馍就给苇声干进肚子里去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