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第一权臣(2 / 2)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至少在这个时候,召公和周公还是在同一战线的,或者说他们都是忠实于周武王的。否则周公就不会与召公采取说服的方式,而是像对于那些反叛的诸侯一样采取镇压的方式了。
当然周公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将来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风险,他让自己的儿子到鲁地去做国君,并且要求他谦虚谨慎,善待士人。这被后世非常尊崇的善待士人的行为,实质来看,是周公这个狡猾的政治家给自己留的一条后路。如果在朝中失势,他还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势力范围,让朝廷不敢对自己怎么样。
如果周公的伯禽到了鲁国胡作非为,那么鲁地的老百姓一定会奋起对抗,自己又在朝中树立那么多的敌人,以后一定会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周公也是一个非常会作秀的政治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脯成为了后世的美谈。成为了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典范。可是我们这样想想,你吃饭洗澡就急着一时三刻吗?晚点吃,晚点洗不行吗?你吃顿饭,连吐三次,然后再吃回去,你不嫌恶心,我们听的人都觉得恶心。
政治人物作秀有的时候真的是恶心至极,就跟新闻联播里一到什么节日,领导就带着什么油米面到人家困难户家去走访一样,好像你很关心老百姓。你帮人家找个工作,免除学费,免除医疗费不比这点油米面强得多呀。
真正的礼贤下士,会在人家要来的时候洗澡,吃饭吗?周公的行为明显就是告诉世人,他是个吃货。不过当时的士人倒也很淳朴,居然被他的行为给感动了,周公在朝中有了很强的个人势力。在鲁地,周公的儿子也给他的老爹经营着大后方,给周公留了条后路。
周公代理国政的时候,周成王的叔叔辈,管叔,蔡叔,以及商朝的遗老武庚联合起来反叛朝廷。当然也有可能是对周公把持国政的严重不满。都是皇叔,凭什么你可以在中央做摄政王,我们就得听你的差遣,再说,谁知道你是不是真心辅佐自己的侄子,是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可惜这些人的能力实力都不如周公,被周公给收拾了。后来发生了些事绝对可以看出周成王对于这个辅佐自己的摄政王皇叔,是又恨又怕。也可以看出周公后来的所谓功成身退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行为,而不是所谓的高风亮节。
那就是在平定东方叛军之后,周公回报成王,作诗赠给成王,其诗名为《鸱鸮》(chīxiāo,吃消)。成王也未敢责备周公。上面这句话非常值得玩味。陈王好端端的为什么要责备周公呢。可见周公在平定东方叛乱之后,实力和声望也已经达到了顶点,他有点忘乎所以,对于这个侄子,他不放在眼里。甚至可能会这样想,你小子今天的一切可都是你叔叔我给你带来的,没有我,能有你的今天吗。
可能连周公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个侄子政治的谋略与自己不相上下,甚至还在自己之上。周公平定东方叛乱,周成王就让召公到洛邑去勘测地形,建立国都,用来监视这些商朝的留民。等到洛邑建成以后,就把周公派去管理这一块区域。
原来的镐京叫宗周,现在的洛邑叫成周。成王和召公在宗周,周公在成周。这一举措可谓是高明之极。既然你周公平定了东方的叛乱,你对这个地方又是如此的熟悉,当让让你来管理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但是把你从镐京赶到洛邑,就是将你调离了权力中枢。
这样的手段绝对不是平庸的人能够想起来的。成王这一拳打得周公毫无还手之力,周公没有任何理由不接受这样的安排。这样的神来之笔,我不知道是成王还是召公想起来的,但是能这样做肯将这二位绝对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周公的风光日子到头了。
周公肯定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风光不再,只有谨小慎微,方能保住自己的帝位与名声。所以越发勤谨。这勤谨中透露着一个失意政治家的无奈。然而周成王绝对不会就这样算了,一有机会还是要狠狠地报复这位一直压制在自己头上的叔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