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群体极化——规避决策中的极端陷阱(1 / 2)

加入书签

第七节 群体极化——规避决策中的极端陷阱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七节 群体极化——规避决策中的极端陷阱

领导者在进行决策时,汇聚众人之长的群体决策在某种程度上要比个体判断更为准确,但是,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很多时候,人们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或者向着某个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这就是群体决策中的“群体极化”现象。

群体极化是由心理学家詹姆斯·斯托纳于1961年研究群体讨论时提出的,他发现,很多被试在参加了群体讨论后,似乎更倾向于提倡和拥护冒险的行动了。在他之后,很多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群体极化现象确实存在。

在心理学家梅恩和沃克的一项研究中,他们分析了美国联邦地方法院的法官的单独或群体审判是否会成为影响判决的因素。结果发现:在1500起由法官独自判决的案件中,只有30%的法官会做出比较偏激的判决。而当法官身处于由3人组成的群体中时,这个比例就增长至65%。这说明,即使是受过训练的决策者,也会受到群体极化的影响。

在群体决策中,一些成员会在阐述自己的论点或者进行逻辑辩论时变得具有防御性,在面对那些具有挑衅性的言论时,他们的态度会变得极端,以至于做出更为冒险甚至激进的决策了。这种情况即为群体极化中的冒险转移。

比如,某个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公司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因此,该公司决定扩大生产规模,建立一个分公司。公司决策层有两个设想:一个是把分公司建立在加拿大,这里社会安定,易于管理,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劳动力比较昂贵,投资回报率比较低;另一个设想是把分公司建立在另外一个发展中国家,那里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都相对比较低廉,所以投资回报率会很高。但是,从历史上看,这个国家社会政治环境不太稳定,有一些少数党派一直想控制国家政权和外国投资。

为了做出一个有效的决策,该公司召开会议,让大家发表意见,做出选择:当这个发展中国家政变的概率为多大时——概率变化范围为0.1~1,数值越大,代表政变的概率越大——公司应该在该国建立分公司。结果,经过讨论之后,他们选择的政变概率变大,也就是说,群体决策朝着冒险的方向发展。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当群体中保守的人占据了群体的大多数时,个体做出的决策会比其单独决策时更保守,从而使群体决策也更偏向于保守的一端。这既是群体极化中的谨慎偏移。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人分析、讨论这样一个情景,看是否会出现谨慎偏移:

托马斯是一名已婚男子,有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托马斯有份薪资不高但是还算稳定的工作,他的薪水使得他们家能承担其日常的生活开支,但是对豪华物品不敢奢望。最近,托马斯听说有家不太出名的小公司正在生产一种新型产品,如果卖得好的话,该公司原有的库存产品会迅速升值为原来的3倍,但如果卖得不好的话,则库存产品的价格会大大下跌。托马斯想投资这家公司,但由于手头积蓄不够,如果他想投资的话,就必须卖掉自己全家人的人寿保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