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 2)
序言
2014-08-13 作者: 齐忠玉
序言
金融风暴以来,全球经济放缓,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中国制造不得不面对外部需求急剧减缓这一事实,行业调整和产业升级已是众多企业面临的紧迫课题。
与此同时,2009年末中国商务部会同4家行业协会共同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意在对外传达中国制造的软实力,在战略上对中国制造表达一种关切。身为中国制造企业,在这种大环境下,必须顺应时势,快速推进结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升。其中,对于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升,必须依靠管理和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主要手段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重新回过头来审视制造业现状,系统化梳理出有利于制造企业不断进步的关键举措。
笔者有幸作为咨询顾问参与了数十家企业的管理升级、产品优化过程,部分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就大部分企业来说,这一过程还任重道远。我们在调查了近500家企业后得出,在包括技术、管理、营销、资金以及人力资源等竞争要素方面,管理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参与未来全球竞争的“瓶颈”,做好管理变革与提升是成就中国制造业成功转型的关键。
制造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精益化,通过低成本、零缺陷、持续改善的作业模式赢得企业的持续发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詹姆斯·沃麦克、丹尼尔·琼斯等人通过长期关注和研究制造型企业的作业模式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现代制造企业而言,精益生产方式是最适用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其管理方式是21世纪的主流管理模式。
精益化管理在我国业界普及了多年,但真正能够做好精益化管理的企业少之又少,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在现今这个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如何行之有效地推行精益化管理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首要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导致以往精益化推行失败的深层原因,并通过针对性的举措加以改善。
我和我的咨询伙伴们在长期的咨询服务和培训指导中发现,大多数企业害怕推行精益化或精益化推行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问题一,精益化必须依赖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企业目前的人才结构达不到这一要求。
问题二,企业目前的管理水平达不到推行精益化的程度,好高务远地推行精益化只会加速企业的灭亡。
问题三,推行精益化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源,比如设备更新、管理成本等,企业目前承担不起。
问题四,推行精益化必然带来管理的动荡,在不断地折腾中,将会产生人才流失、产量不稳等问题。
问题五,企业目前的产销链不利于推行精益化,推行后反而导致作业管理过于僵化,缺少灵活变通的能力。
以上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制造企业在推行精益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障碍,它们真切地反映了企业经营者的忧虑——不是不想推行精益化,而是迫于无奈。
当我们的思考停止于此的时候,我们也许真的会相信以上问题,并让自己陷于一种泥沙俱下的挫败感中,企业和员工不得不安于下游竞争。
事实果真如此吗?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当企业和个人的工作标准不能处于行业前列的时候,付出的资源成本、机会成本、心理成本更高,收益却更小;当我们依然依赖于粗犷型发展,即使在目前稍有利润空间,但可以预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发展模式必将被淘汰出局。我们唯有痛定思痛,付出百倍的努力在所在领域做到精益化,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话语权和价值支配权,这才是企业的未来生存之道。基于这样的思考,精益化推行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仅仅就只是问题了——我们所需要做的是系统化地解决它们。
通过我和我的咨询伙伴多年的调研和探讨,我们对于精益化推行的系统解决方案进行了数次的实践演练,并获得了先分解、后整合的实践方案,通过这种推行方式使精益化实施起来事半功倍。我们也就此方案与中山大学中外管理中心黎红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导王霁教授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并在理论上对它们进行了系统化地梳理。
为了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明确,也易于广大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我们深入浅出地编写了这套“精益化系统解决方案”系列丛书,具体的书目和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可知,“精益化整体解决方案”系列丛书是一套旨在帮助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正确导入精益化的过程管理方案,其内容包括从思想意识的改善,员工职业素质的提升,到具体细节、技巧的指导,以及执行工具和方法的系统化介绍等。企业领导者、管理者有效使用该丛书,便可在精益化推行中使全体员工在“思想意识、执行细节、过程方法”上获得高度统一。
精益化推行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为广大经营管理者提供些许助力。但由于笔者水平的限制,书稿中难免存在遗漏或不足之处,如果您对此有更好的建议或方案,还请不吝赐教。
精益化推行并非局限于企业,企业员工也可以借助精益化来实现个体职业发展,甚至摆脱职业瓶颈的尴尬,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
据相关统计,在职业工作中有近84%的人曾在自己的职场工作中遭遇过瓶颈。无论处于职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我们都可能难以突破现有的岗位层级和管理层级,而在一个岗位或一个层级上工作时间一久,职业心理会严重倦怠,职业竞争力不断下降……每个人对职业瓶颈都有自己的定义,但是,那种“上不去、下不来”的处境都是同样尴尬的。
坚持突破就是一种精益精神
面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职业瓶颈,一部分人放弃了努力、得过且过地工作着,一部分人积极地寻找各种机会以突破这种情况。正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式造成了个人职业上截然不同的命运。我们说命运不是天定的,而是你自己控的,所表达的正是这个意思。
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拘囿着自己的职业瓶颈呢?
一位即将告别职业生涯的全国著名推销大师,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将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进行职业生涯的告别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而焦急地等待着这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的精彩演说。台上的大幕徐徐拉开,让人们惊讶的是台上并没有任何人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悬吊在中央的巨大铁球。
正在人们惊诧之时,一位身着红色运动装、脚踏一双白色胶鞋的老人走了上来,台下很多人认出他就是那位将要做演讲的推销大师。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老者走到了铁球的下面。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老者看了看铁锤,微笑着向观众致意,最后示意身旁的主持人,演讲可以开始了。主持人对观众说道:“有哪位身体强壮的人愿意到台上来?”
好多年轻人站了起来,转眼间两名动作快的已经跑到台上。主持人和他们讲了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过主持人手中的铁锤,抡起膀子,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咣”铁锤触及到铁球发出了一个震耳欲聋的响声,急忙捂住耳朵的观众们却发现:那只巨大的铁球动也没动。另一个更壮实的年轻人轻蔑地看了一眼第一个人,捡起了大铁锤,拉开架势接二连三地向铁球砸去,台下的人也不由地为其加油鼓劲。他很快就气喘吁吁了,而那个被他锤得叮咣响的大铁球却依然没动。台下逐渐没了声音,观众好象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者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者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转身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用小锤认真地敲了一下,“咚”,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敲了一下,“咚”。人们奇怪地看着老者,“咚,咚,咚……”老者就这样旁若无人地敲着。
十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者仍然用小锤一下一下地敲打着,几个人站起身来愤然离去,接着又有很多人陆续离去,会场越来越空。
四十多分钟过去了,“球动了!”坐在前排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刹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铁球以很小的摆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者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铁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会场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老者转过身来,只说了一句话:
“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我们亟需冲破的职业瓶颈,就像一个大铁球,它阻碍着我们的成长。战胜职业成长中的障碍,我们首先要沉下心来,从细微处出发,保持持续的改善意识,不断追求进步,直至由量变到质变,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