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一次学一点,他才不会在混乱中厌烦(1 / 2)

加入书签

第五节 一次学一点,他才不会在混乱中厌烦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五节 一次学一点,他才不会在混乱中厌烦

不要怪他不长记性,他只是记不过来。

5.1 主题案例:这个员工真的笨吗?

公司即将启动A项目,下属安娜在制作策划案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于是便找到上司,想要讨教一番。安娜说:“我从未做过这类项目的策划案,这次A项目的策划案我恐怕是做不出来了。”

上司笑道:“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回去慢慢做吧!如果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来找我。”

听到这句话,安娜只好回去继续工作,但在加班加点地忙了两天之后,还是没有一点进展。她实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就在无奈之下再次敲开了上司的门,说:“这两天我一直在准备这份策划案,看了很多资料,但仍不知从何做起,请您指导一下。”

上司说:“好吧,我们俩一块做这份策划案,你来看看我是怎么做的。”随后,他就告诉安娜,首先要这样做,其次要那样做……

如果忙了一天之后,一份绝佳的策划案就出炉了。不过,安娜并不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甚至感觉自己只是做了一天的打字员。

几天后,公司承接了B项目,安娜又接到了制作策划案的任务。随后,如何制作这个策划案又成了困扰她的难题。无奈之下,她只好又去找上司帮忙。

这一次,上司不耐烦了:“前两天,我不是刚指导过你怎么做策划案吗?”

安娜委屈地说:“这个项目跟那个项目又不一样……”

案例中的安娜,明明在第一次做策划案时,已经接受过指导,为什么在第二次还是不会做呢?是策划案太难,还是这个员工“太笨”?都不是,只是“老师”教授的方法不对。因为他忽略了“学生”注意能力的特征。

5.2 心理分析:注意能力的选择性和分配性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注意力具有分配性和选择性的特征。也就是说,一个人在面对很多信息时,他的注意力并不会集中在所有的信息上,只会集中在少部分的信息上。这就是注意力的选择性。而注意力具体落在哪些信息上,则是由他接收的命令、任务来决定的。比如,你让一名员工去客户信息表中查找一个名叫“王瑞”的客户的资料,那么这个员工虽然在客户信息表中看到了很多客户的信息,但是,真正引起他注意的,只有那个叫“王瑞”的名字及其资料。

不过,在现实情况中,人们却常常需要把注意力同时分配在不同的任务中,即进行分配性注意,以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这种注意有助于提高多种信息的识别效率,提高执行速度。不过,它同时也会提高出错的概率。

1975年,心理学家奈瑟做过这样一份研究:

在第一阶段的实验中,研究人员让被试观看视频。视频中同时播放了两个活动,一个是“三人打篮球”,一个是“两人玩拍手游戏”。同时,研究人员让被试只关注其中一个活动,并在关键事件发生时按下手中的按钮。例如,只观看打篮球,在进球时按下按钮。

这个实验本质上来讲,涉及的还只是选择性注意。

在第二个阶段,研究人员还是让被试观看相隔不远的两个视频(能同时看到),左边的视频播放的是三人打篮球,右边的视频播放的是两人玩拍手游戏。只不过,这次是让被试同时注意两个活动,并要求他们用不同信号告知每个活动的关键事件。

结果发现,相对于实验的第一阶段,被试的出错率要高得多。

可见,在正常情况下,同时执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如果我们在教导员工时,一次给出很多意见,那么员工可能连一件都记不住。所以,如果我们真心想帮助员工,就应该一次只教一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