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积极反馈——批评胜过无动于衷(1 / 2)
第八节 积极反馈——批评胜过无动于衷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刘鹏
第八节 积极反馈——批评胜过无动于衷
对于一个完整的、有效的沟通来说,仅仅有表达和倾听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第三个环节——反馈,即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信息后,及时地回应沟通对象,向对方告知自己的理解和意见、态度,以便澄清“表达”和“倾听”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失真。
在组织里,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主持的人总是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发言,多提出一些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发言的人基本都是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深思熟虑之后才提出的。
但是这个时候,作为倾听一方的主持人,却没有表现出一种对方案的兴趣,甚至还有意无意地流露出一丝不满意。这样的话,在他发言之后,基本就不会有太多的人有兴趣说话了,因为他们会认为说了你也根本就不会听。既然你都不会听,还说什么呢?
另外一种更让发言人伤心的情形就是,主持人在仔细认真地听,甚至还做了记录。等到别人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却没有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不说行也不说不行。后面的人,基本也不会发言,因为他们会认为说了你也不会重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会产生“会上没人说,会下一火车”现象的原因,因为员工的意见没有得到必要的反馈。哪怕是批评式的反馈,也胜过无动于衷。
而如果员工不愿意说出自己的意见,作为管理者同下属进行沟通就成为问题;如果其他员工由此而觉得自己在团队里根本没有话语权,并引发工作挫折感,将极大地降低员工满意度,进而严重影响工作。
在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对沟通对象所表述的观念、想法和要求要给予态度上的回应,让对方明白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即便是批评性的反馈,也比无动于衷要好。
但是,并不是只要有所反馈就能带来积极效果,下面就是这样一个案例:
“这次处理商标权的问题非常顺利,金经理的贡献无疑是最大的,非常感谢金经理的辛勤工作。”一个月前在工作总结会上李总这样称赞了金经理。但是他没想到,就是这句话惹了麻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