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回之三(1 / 1)

加入书签

第十八回之三

2018-04-15 作者: 王景洲

第十八回之三

其实唐太宗对侯君集谋反之事早有察觉,起初,唐太宗让李靖教授侯君集兵法,侯君集对太宗说:“李靖想要造反,因为他将兵法中隐微的地方隐瞒,没有告诉我。”唐太宗又问李靖,李靖说:“现在中原无事,臣之所教,足以制伏四夷,而侯君集想要学习更多的机谋权术,这就说明是他想造反。”太宗想了想,没说什么,便辞退了李靖。

后来在平定高昌的庆功宴上,江夏王李道宗对太宗道:“君集智小言大,举止不合乎臣下的礼节,以臣观之,将来必然有不轨之事。”唐太宗问道:“你怎么知道的?”李道宗不慌不忙地回道:“我见他恃有微功,深怀矜伐,耻于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为吏部尚书,并不能满足他的志向,非毁时贤,常常有不耐烦的言论。”唐太宗说:“不能凭借一时想法乱讲,浪生猜测。他功勋才用,没有不堪重用的,朕岂能在乎高官厚爵?只是时间还没有到而已。”对待侯君集仍是一如既往。并于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为稳定朝局,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一切皆仿照真人大小,侯君集名列其中,位于第十七名。

四月初一,李承乾的行动被人告发,侯君集被牵连下狱,此时贺兰楚石又告发他谋反的事。唐太宗召见侯君集说:“我不想叫那些只会使刀拿笔的官僚侮辱了你,所以才亲自询问调查。”侯君集起初不认罪。唐太宗便召见贺兰楚石详细陈述始末原委,又拿出与李承乾来往的书信启给他看,侯君集理屈词穷,只得服罪。依律,侯君集当满门抄斩,但太宗想到侯君集一直是自己的股肱大臣,跟随自己多年,立下赫赫功勋,太宗有些犹豫不决,便对文武百官求情道:“以前家国还没有定下来的时候,君集实在鞠躬尽瘁,我不忍心将他置之于法。我乞求诸公放他性命,公卿能够答应我吗?”一般来说,皇帝求情,大臣们总会网开一面,不过侯君集佣兵太重,倘若放虎归山,总是让人心有馀悸,以长孙无忌、张亮、褚遂良等为首,皆坚持按<大唐律>处置,所以众大臣一起上书:“君集之罪,天地所不容,请诛之以明**。”唐太宗无可奈何之下,只好对侯君集说:“与公长诀矣,而今而后,我只有看见你的遗像了!”说罢,潸然泪下。侯君集心知肚明,也磕头表示服罪。因张亮有“先见之明”,迁为刑部尚书,参预朝政。

四月初六,侯君集因谋反被杀于玄武门外,所有的家产没收充公。临刑前,

侯君集从容不迫,大踏步走上监斩台,吃过断头肉,眼望长空,想起数十年血站,感慨万分。回头对临斩官说:“我侯君集岂是反叛者吗,竟然蹉跌至此!不过曾经为大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请你代我为告诉陛下,乞求放过我的一个儿子,以守祭祀。”监斩官道:“受人之托,必办衷心之事,我一定不辱使命。”说完吩咐道:“行刑!”场外围观者人山人海,其中不乏大员老臣,尽皆有兔死狐悲之叹。

太宗听说侯君集临行言,特意开恩,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将他们发往岭南○13(今广东钦山港)。人论太宗此举太过,其实太宗将母子迁移到荒芜之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