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一个俏丽的呆子(1)(1 / 2)

加入书签

第八章一个俏丽的呆子(1)

2018-04-15 作者: 郑路人

第八章一个俏丽的呆子(1)

话说那日二奶奶见老祖宗因为鸳鸯的事儿发火,满屋里连宝玉都有了不是,为着让老祖宗开心,特意打趣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

这话倒是不错的,老祖宗爱灵动聪慧出挑的女孩子,这是公认的,从二奶奶、林黛玉姑娘、鸳鸯都可见一斑,还有那怡红院的晴雯,前文说了,是老祖宗放到宝玉跟前,那是将来大有用途的。将来有用途,放你到基层培养,那毕竟还没提拔呢,你倒是韬光养晦啊,你倒是接接地气收拢人心啊,她不……

晴雯爽朗,丫头里模样多不及她,针线更是出挑,在怡红院里的地位,也仅在袭人之下了。看管要清楚,女人和女人是天然敌人,同级的是天然敌人,高你半级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这样去衡量,袭人和晴雯之间早就应该是水火不容之势,妙在晴雯天真烂漫、言语犀利、事事出挑,是个使力不使心的。我冷眼望去,觉得老祖宗提拔的这层意思,怕她是半点也没领悟到。而袭人盯着贤良的名声,又是得了最终话语决定权的王夫人的赏识,安全感极高,并不需要在细枝末节上处处争锋,因此怡红院竟也能实现微妙的纳什均衡。

《春秋》中首年记录的列国中的第一大事是什么?郑伯克段于鄢也。郑伯就是郑庄公,而这个段就是他的弟弟共叔段。庄公设计并故意纵容其弟与其母,其弟骄纵,于是欲夺国君之位,庄公便以此讨伐共叔段。这也是“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来历,按现代人的话说也叫“捧杀”。为什么提这段?因为在平儿看来,袭人在晴雯身上很好地贯彻了这一点。

话说上次几家亲戚齐聚贾府,姑娘们并宝玉在园子里赏白雪红梅、联诗作对,好不热闹,那史大姑娘见了我拉着不放,我也跟着凑趣,褪去手上的镯子,跟姑娘们围着火炉儿,便要先烧三块上好的鹿肉吃。亲戚们看着纳罕,我却不以为意。

各府有各府的规矩,各公司有各公司的文化建设,有的公司就强调对领导的个人崇拜,比如做销售和服务业的,在这样的企业文化里,强调共性、泯灭个性,为的是更好地提供同质化服务,不因个人的好恶给顾客带来差别的体验。而许多行业有时候需要一帮一一带一的方式来嫁接经验,老木匠带新木匠,大销售带小销售,峨眉派绝对不会使铁锤,全真门下弟子的吐纳跟天山童姥那必须不一样,链家地产和Roseonly,店铺绝对不可能是左邻右舍。所以本门本派、本司本府的文化建设和传承,都跟其行业特点息息相关,有其自身深刻的历史痕迹在里面。如果进入一个公司,里面大部分人的谈吐、举止、思维,都是你所不喜或者不适应的,那就要严肃认真地考虑跳槽了。

那林姑娘本家,跟贾府一样,也是钟鸣鼎食之家,但连吃饭吃茶的顺序这样的规矩也不一样,林姑娘自五岁来我们家,也依着贾家的规矩,少不得一一改了过来。别府的主子们生了病,恼不得就鸡飞狗跳,人参桂圆地滋补起来,贾府的规矩却是奇妙,以净饿为主,汤药却在其次。所以老祖宗和我们家巧姐风凉感冒,请了太医院的王太医来看病,王太医在老祖宗面前不敢造次,话自然也是缓缓说,中心思想还是不用吃药,饮食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一点儿,就无大碍;诊断巧姐儿,更是直白,说清清净净的饿两顿就好了,煎药都不必吃,若谨慎,只吃两丸丸药便罢了。

这丸药究竟不算什么,我们府里主子们跟吃零食似的,林姑娘吃人参养荣丸,王夫人还给推荐了个天王补心丹,宝姑娘的药名也怪俊的,叫个“冷香丸”,宝二爷也知道些八珍益母丸、麦味地黄丸之类的,都是以养生为主要目的的。

因此这自叔祖起就在太医院供奉,跟贾家渊源不浅的王太医,自然对贾府的规矩了如指掌,才敢如此游刃有余给开药方。若换了那不知深浅的胡太医,诊了个丫头还以为进了小姐绣房,拿着女孩开虎狼之药,必须惹得宝二爷捶胸顿足,单请了这王太医再来复诊,去了枳实、麻黄等疏散之药,分量又减了些,才被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