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老百姓更爱国(1 / 1)
岳飞派背嵬军五百名骑兵奋勇冲击,再次大破金军,宗弼逃回汴京,也许只需要一战,光复河南的事情就能发生……
绍兴五年的时候,岳飞曾派遣边俊、李喜等人渡过黄河,加强连结河朔的豪杰。
义军首领韦铨、孙谋等人都收缩兵力固守堡寨,以等待宋军到来。
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琪等人则率领部众前来归附。
有这些人归附和投靠,金军的动作,山川的险要,岳飞是了如指掌。有了这些,幽云故地还远吗?
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就更好了。就如飘红的股票,看人两眼发亮,但是下一秒是个什么情景,谁又能知道呢?
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等州府的义军约定日期同时起兵,与宋军互相呼应。
义军全部打出“岳”字为号的旗帜,而当地的父老百姓争相拉车牵牛,装载着粮草赠给义军,顶盆烧香迎候宋军的百姓占据了各处道路,这是何等的盛况,这是人心啊,这事种族的向心力。不管这十年过的怎样,他们依旧期盼王师了,而王师今天就到了,然后每个人欣喜若狂……
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老百姓更爱国,不要问为什么,这种爱国是深入骨髓的。
人类还是猴子的时候,就已经是群居动物了。群居的坏处当然有,你辛勤的劳作会被上位者拿走一部分,但好处也是大大的,那些上位者会保护你,所以你热爱上位者。
当群居变成了社会,猴王变成的皇帝,这些基因也融入了血液之中,只要上位者是个正常人,老百姓都会热爱他。
这也就可以理解愤青的行为,可能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但还是喜欢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国行为,因为这是基因里存在的执念。
话题又扯远了,还是回到宋金交火的年代吧。
就当下的情况来说,金国已对黄河以南的地区失去了控制。
宗弼强行征兵又得不到地方政府支持,不由的哀叹说:“自我起北方以来,未有如今日之挫衄。”
还有脸说这话,你是宗翰吗?就你这演技,你还抢台词?这是你的台词吗?你哪一次不是贼眉鼠眼的来,骚媚耷拉眼的滚?你个大篮子,真鸡儿丢人。
金国别说征兵了,能保证军心都很不容易了。
乌陵思谋一向号称凶悍多谋著称,此时也不能治服部下,只能安慰部下说:“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正宗的女真都有了投降之心,何况其他人?
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将官李觊、崔虎、华旺等人都率部投降。
就连宗贤的手下忔查千户高勇都秘密和岳飞谈和了,并带着军队从北方前来想岳飞投降。
这还不算,更精彩的是,宗弼的绝对亲信韩常,韩大人也打算率所部五万人归附。
局势如此有利,岳飞也很激动,高兴的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美好的未来就在眼前,似乎马上就可以收复故都,然后度过黄河,然后收复燕云,然后直捣黄龙……
幸福来的突然吧,太突然了,各位看官别惊讶,因为悲伤来的更突然,天下的事情就是这样的奇怪,总让你防不胜防。
就像大家不能理解一百人战胜一万人一样,秦桧想要放弃淮河以北,暗示台谏官奏请高宗皇帝,令岳飞班师回朝。用正常的脑袋也是无法理解吗?因为无耻到那个地步的人太少了。
说到这里,我响起了京剧唱段:“见屠苏想起了黄龙痛饮,满江红班师诏历历前尘。捣贼巢原当在寒冬岁尽,却不料除夕夜冷狱森森……”
如果真能以谈和取得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故地,在下认为秦桧立下的功勋足堪媲美任张汤、班超、窦融,可以说是宋朝中兴第一功,中国中兴第一功。
然而在和谈无望的情况下,秦桧依旧为了求和而求和,为了建立功勋而卖国,只能说这个人实在是个奸细,是个卖国贼。除了这个,还能作何解释?
为什么要针对北伐的武将,为什么不让他们建功。
咱们前面讨论了秦桧的想法。在这里再多说一点,秦桧和岳飞是政敌,这点谁都不能否认,他们敌对到什么地步了呢?是仅仅战于和吗?
当然不是,因为在战于和之外,他们都走的太远了,走到最后,都忘记了来时的目的。
一件事可以说明,岳飞几次上书请立太子,请立的是谁啊?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当时的建国公赵昚。
赵昚入宫后,一直是张婕妤抚养,这也是高宗的小算盘,毕竟自己还年轻,万一病治好了,还能在生儿子,然后由亲儿子接班。如果让皇后抚养,这就不好说了。
在中国古代,过继的儿子也是亲儿子,一旦赵昚皇后的儿子,就成嫡长子,天然的接班人,赵构若真有了儿子,会陷入另一个麻烦。让嫔妃抚养,赵昚的地位就没那么突出了。
几年过后,赵构绝望了,吴皇后也绝望了,那玩意真的不行了。
如果这种绝望赵构早有心理准备和实际预案,吴皇后就尴尬了,赵昚名义上是张婕妤的孩子,和她没半毛钱关系。于是吴皇后要求在选宗室,由她来抚养。
于是赵璩便闪亮登场,此人七岁被选入宫,先除和州防御使,后改保大军节度使,封崇国公。
到了这一步,赵昚就危险了,但是他有一点生机,就是高宗皇帝并没有册封他们为皇子。不管是谁养,只要不是皇子,还都好说。赵昚的优势是,主战态度,让他得到了主战派的支持,以及他的年龄大一些。
吴皇后抚养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优势,除非高宗皇帝册封他为皇子,有皇后子的身份,自然就有了优势。显然赵构不会这么做,孩子都还小,何必那么着急。万一还有奇迹呢?
为了让这个孩子有希望成为接班人,吴皇后就攀上了秦桧,也就是说秦桧支持崇国公赵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