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粉丝的狂欢(1 / 2)
接下来的一切果然如观众所料,在大忽悠的步步紧逼之下,伙夫终于沦陷,不仅买下了大忽悠的拐杖,还把自行车送给了大忽悠。
“这忽悠大法真的太厉害了,本子是谁写的,这部小品一出,我们的节目根本就不够看。”
“是啊,不过你们是歌舞类节目,受到的影响不大,我们语言类节目才真的亚历山大。”
“自求多福吧,谁能想到,在这么个小舞台,能出这么一个重量级的节目。”
后台还没表演的演员们纷纷叫苦,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老话说的一点没错:这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
与后台的演员们相反,观众席上的观众却是另一番反应。
看到大忽悠诈骗成功,观众不仅没有感到愤怒,反而有一种畅快淋漓的舒坦。
台下的观众多是一些市里面的领导,在市文艺汇演里看到这样的节目,一个个纷纷有些侧目。
这个小品虽说是喜剧,但也具有现实意义。
在这个市场化自由化的时代,社会上各种骗子层出不穷,小品里虽然进行了艺术加工,但也真实反映了一些骗局的典型特征。
观众通过这个小品,也许还能提升防骗意识,减少上当受骗的几率。
这就是小品设计的讨巧之处,里面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物都经过精心的设计,折射出的是社会的现象,展示的是底层的人物。
尤其是刚开始的一连串笑料,不仅介绍了背景,也从根子上让观众接受了大忽悠这个角色。
一般而言,好人战胜坏人,拥有教育意义,是春晚对于语言类节目的要求。
而正是这一要求,却往往会破坏喜剧的冲突,尤其是在教育意义层面,若总是如此,不免让人产生说教的反感。
即便是张弛前世某社的班主,相声界的大拿,在进了春晚之后,也会觉得处处受限,难以发挥,表演效果不尽人意。
可小品王通过艺术化的处理,却往往能在小品的表演中,打破这一规律。
在他的表演下,坏人从来不是一味的坏,好人也不是各项全能,总能在寻常的生活中,给人一种新鲜感。
无论是这部《卖拐》还是之前张弛演过的《扶不扶》,任何人看了,都不会对里面的反派角色产生反感,也不会有对说教的腻烦。
当然,《扶不扶》不是由小品王出演的。
但作为《扶不扶》的艺术指导,小品王在背后出力不少,很多细节设定都经过了小品王的打磨,离不开小品王的功劳。
不得不说,小品王在小品方面,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而网友们在看完《卖拐》之后,心中激动地不能自已,一个个纷纷在评论区聊了起来。
“长弓真的太厉害了,除了他,没人能写出这样的剧本。”
“春晚不请长弓,真是他们的一大损失。”
“也许春晚根本看不上长弓呢,毕竟小品不是长弓的主业,他目前的主业明显是电影,春晚犯不着请一个业余人员参加表演。”
“就算他们不想请长弓表演,也完全可以找长弓参与编剧啊,这部小品不就是长弓写的吗?这还是市一级的舞台,和春晚差了好几个档次呢。”
“你还是太年轻了,长弓写这部剧本,完全是捧他爸呢,你觉得春晚会请他爸吗?”
“好像也是哦,以长弓现在的咖位,想要请他做编剧还真的比较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