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万物刍狗(2 / 2)

加入书签

也许父亲也好、李泌也好,广平王也好,之所以能够抱着舍生取义的决心与叛军殊死战斗,孜孜以求的并非权倾天下的富贵,而是这人间淳朴善良的苍生。

王萍儿犹豫了一下,接过馒头收了起来:“都凉了,还是先热一下吧,我顺便做些面片儿。”

见她终于答应了,郭暧咧嘴笑了笑,坐在床边看她在一边和面揉面,烧水,然后用小刀把一块面团削成一片片薄片,她的动作娴熟麻利,面片轻薄像花瓣一般,一片片飘入沸腾的锅里。馒头就放在卢火边烘着。

这是郭暧有生以来吃得最素的一碗素面了,只有盐巴调味,然而面片筋道,咬嚼起来满口麦子的香味儿。好吃的很。

郭暧接连吃了两大碗面条,三个馒头,大呼:“好吃,好吃,哈哈哈哈,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面条,哎呀,不知不觉吃得肚胀了啊。”

“哼,净说些胡话,只不过是一碗盐水面条而已,你们这些公子哥平时山珍海味惯了,哪里会真心看得上我们穷人家一碗素面。”

“怎么会呢,是姑娘手艺好,真的好吃,好吃。”郭暧嬉笑着,一脸满足的抹了抹嘴。

王萍儿也不与他斗嘴,回身打开了一具木箱,在里面收拾起来,看样子是王顺儿老人留下的衣物。

窗外一片晴好,时间还早,郭暧躺回床上,盘算着晚上行动的路线。不一会儿,又昏昏沉沉睡去了。

是夜。郭暧嘱咐王萍儿先睡了,自己换了叛军的衣服,悄悄溜了出去。

东都洛阳,皇家和朝廷各部司都集中在城之西北,宫城作为皇帝办公和居住的所在,宫城之南紧邻的皇城,是各部司府衙所在。这些与长安相仿。

另在宫城之东有一座含嘉仓城,乃是自唐初便建立的国家粮仓,号称天下第一粮仓。

当初隋炀帝迁都洛阳,建成大运河后,全国的粮食得以更便利的运往国都,国家粮食的储备异常丰实,便在洛阳城的北边专门建立了兴洛仓、回落仓,专门储备各地运来的粮食。

炀帝末年,天下大乱,十八路烟尘齐讨无道昏君。

其中非常著名的一支瓦岗军,因为军师李密的策略,于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先后攻取了兴洛仓、回落仓,义军开仓放粮,天下的百姓纷纷归附。

兴洛仓、回落仓乃是隋都洛阳的命脉所在,李密的计谋重创了隋朝的统治。也深深影响了后来的天下之主李世民,考虑到粮仓修在城外的弊端,便在洛阳城内宫城东侧修建了含嘉仓。

唐玄宗天宝八年之时,含嘉仓储粮近六百万石,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粮仓。这也使得洛阳,成为了安禄山叛乱初期执意攻取的目标。

安禄山攻下洛阳后,便把抢掠而来的金银财宝以及含嘉仓的大部分粮食,全都运回了老巢范阳。安禄山的贪婪和短见,也正导致了他今日被困的局面。

含嘉仓城南、宫城皇城东侧,便是东城,同样是三省六部各个衙属办公所在。

不过,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便迅速的堕落腐化,把长安城里一班文人,梨园里的一帮伶人,全都掠到了洛阳,以为自己歌功颂德、歌舞欢宴。所谓皇城、东城里的各路衙门府寺基本空着,并没有建立起完备的政府体系。

安禄山自然在宫里。安庆绪也早已按耐不住,住进了宫城内原本属于太子居所的东宫。

原安禄山的军师中书侍郎严庄,范阳节度使史思明,住在清化坊。

当初在张府的时候,张氏兄弟有谈过,如今洛阳的局势,基本为这几个人所左右。

孔雀法王、真田景纲作为晋王安庆绪的宾客,也住在东宫里面。

郭暧自然明白要想探听到一些有价值的消息,绝非一两日的功夫,所以第一晚的任务,主要是潜入各个目标所在的地点,确定其衣食起居的所在,也好日后方便刺探。

不过,还是有一件事引起了他的注意,是白天所不曾注意到的。

郭暧夜行,飘身于屋宇坊巷之间,就见洛阳城内几个地方燃着很盛的火光,叮叮当当隐约有夜间劳作的声音。

郭暧悄然靠近一片火光,这里距离南城墙已然很近,再穿过一坊也就到了城墙下,这是一片开阔的空地,地上支着七八个大铁锅围成一圈,里面烧着木柴火油作为光明,中间是一个幽深的洞穴,围绕着洞口,装了七八架辘辘,不断有土石从洞底拉上来,地上一百多名汉子正辛苦劳作,把从洞里挖出的泥土装车推走。

看样子洞底也有不少的工匠,这洞穴的确是个不小的工程。

几名军官正围在一处篝火边喝酒,时不时冲着步履蹒跚的工人们咒骂呵斥几句,一个黑脸臃肿的汉子,每每还要走过几步,对着身边经过的工人,狠狠抽上几鞭子。

想必这些工人人每天吃的也都是些清汤寡水的饭食,哪还有力气做这些苦工,走起路来踉踉跄跄,毫无生气。

想起恩人王顺儿,老人家大概就是因为这个丧命的,郭暧心头热血翻涌,恨不得这就杀了几名军官,救这些苦难的人们远走。

此时的他,似乎比以往更能体恤这些生民的艰辛与苦难。

郭暧压住心头恨意,饶是看了一会儿,却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坑洞看起来很深也很宽,如果是要挖地道潜出城外,这直上直下的还能跌死人,构造上却也不像。

郭暧悻悻退去,回到了王顺儿的院子,回到了自己暂宿的床上。

他睁着眼睛,望着黑洞洞的虚空,过往在脑海中浮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