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婚后生活(1 / 2)

加入书签

结婚的头天,秋莎他们在漆澈学校唯一的一间卧室里,布置了新房:

房间大小约二十平方米,仅仅能放下一张床和两张课桌,一张旧课桌既当做灶台,又当作饭桌,另一张旧课桌既当做梳妆台,又当做写字台。

陈旧的玻璃窗上木门上贴了个大红“喜”字。

老旧的简易木床上,铺着一对红色枕头和大红的被盖。

窗户上已经挂上了一副粉色图案的窗帘,窗台上插着随季节而变化的野花,冬天是茶花,春天是红叶李,夏天是栀子花,秋天是桂花。

整个房间显得朴实温馨,洋溢着新婚的气息。

婚后的他们,都沉浸在新婚的喜悦里。

漆澈不断地增添着小家具,比如一个袖珍型的小电锅,一个煤油炉子,三套碗筷,油盐酱醋。

最值得骄傲的家具,是一年前漆澈购买的收录机,每天七点整,他们坐在床边,依偎在一起,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通过它,他们俩了解了国家发生的大事和颁布的各种政策法令,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秋莎一扫脸上的忧郁,变得热情开朗,脸色红润,身材丰腴,一头浓密的头发变得更加乌黑发亮。

秋莎通过爱漆澈,委身于这个男人,她突然间找到了依靠,再没有寄人篱下的憋屈感和紧张感,而且像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一片新天地展现在她的眼前。

一到赶场天,秋莎会从市场上买回一个大圆镜,一包针线盒,一把剪刀,买回半斤李子,一把蔬菜,十个鸡蛋。

周末他们一起在煤油炉子上烹煮菜肴,一个人择菜,另一个人炒菜,用少量的肉变着花样做出喷香的味道,小电锅里煮的焖锅饭炸出锅巴,发出轻微的“嚓嚓”声响。有时他们也会为一道新菜的做法而讨论。

饭后,他们一定在夕阳里,手牵手从宽大的操场上,慢步到校园外阡陌纵横的庄稼地里,旷野里的微风轻拂着他们的头发,衣角被撩了起来。

从表面上看,她对漆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实际上,她或许在用力地拖着自己沉重的身心艰难前行。

因为秋莎偶尔的黯然神伤,让她想起阿爸的身世,和她对他老人家承诺的让他享福的情景,可是当她能独立生活的时候,他和她已经是阴阳两隔,这是她永远也无法弥补的遗憾和伤痛。

另外秋莎隐隐担心的是,漆澈为人忠厚老实,然而,在他内心的深处,也隐藏着自私和冷漠,这与他贫寒的的家庭和亲人的影响不无关系。

还有一个原因是,秋莎他们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是贫穷和两地分居。

秋莎在离家九十里以外的乡镇学校教书,漆澈在他家乡的小学教书。而且交通非常不便,如果到对方那里去,都要经过县城转车,班次少,路途遥远,很不方便,来回跑一趟需要十多元钱。秋莎一个月的收入有七十多元,漆澈的工资每月有八十多元,因为没在一起,秋莎从来就没有张口问过他的工资,但秋莎的工资几乎都花费在来往的交通工具上,剩下的工资要用做生活费,和相应的人情客往。

一天傍晚,秋莎正在漆澈宿舍里度周末,窗外漂起了丝丝细雨,她拉亮电灯,把用小电锅煮熟的饭菜摆在床边的课桌上,等着漆澈回来吃晚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