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烟花行的传承(1 / 2)
吴节将那张试笔的纸团了,扔进火炉里。
一团耀眼的火光在炉中一闪而逝。
“你写了半天,结果就写了这几个字?”依依有些恼怒,以为吴节不过是戏弄自己,眉宇间有掩饰不住的怀疑。
此人大言炎炎,可鼓捣半天,却没写任何东西,难道是真写不出任何东西来,因为将话说满,如今却下不来台?
“算了,你还是别写了,再写也写不过小阁老的。”
“我说,换一张纸,现在重新开始。”吴节的语气越发平淡:“严世藩很厉害吗,难道就没人能写过他?”
“若论才学才气,七子或许能与之比肩,可但论诗词一物,小阁老比这七人却要强上许多,我刚才不是说过了吗?”依依正要再说,可看到吴节镇静的神情,却还是下意识地重新铺开了一张上好的暗金宣纸。
上半年的时候,彩云姑娘初到北京,靠着一手绝妙的琵琶和婉转悠扬的歌喉,在短短一个月之内就夺得了京城花魁名号。可就在这两个月,湘月去异军突起,将彩云姑娘压得抬不起头来。
之所以如此,还不因为湘月一味求新求变,背后又有严世藩这个诗词大家,每十天就有一首新诗问世,且篇篇精美。
有这么一个宗师级的诗词语好手在背后支持,彩云虽然才艺绝高,可唱来唱去就那三五首词曲,想不输给湘月都难。
小阁老的诗词的确作得极好能够在这上面与之一较量长短的,恐怕只有所谓的后七子了。
所谓后七子,乃是嘉靖年间的七个文学大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
这七人提倡复古,以为文章自两汉、诗词自隋、卫之后都不值一读,今人作文只要“琢字成辞属辞成篇”,模拟古人就可以了。
这七人当中李攀龙曾作到刑部主事一职,后来因为得罪严嵩,被罢免,如今在家乡养老。
王世贞则在南京做刑部尚书,谢榛垂垂老也,早致仕回乡多年宗臣远在福建,梁有誉去世多年,徐中行和吴国伦也没在京城做官。
这七人若能出手或许与小阁老有一拼之力。他们都是复古派,为人也严厉正直,根本不可能参与进这种风流韵事之中与人争锋。
况且,这七人对诗词虽有涉猎,可真正写得好的却是散文。尤其是宗臣,他的那篇《报刘一丈书》更是不世雄文。
至于其中名气最大的王世贞,则擅长写戏,乃是明朝戏剧的开山宗师。
作文讲究气势,写戏得会谋篇布局转承起合,而诗词却需要才气。
莫说以彩云的身份请不到这七人,就算请来也未必能胜过严世藩。
如此算下来,天下间,能够在诗词上压倒小阁老的人,只怕还没有出生。
别人不成,眼前这个只懂得说大话的少年,更是不行。
一念至此,依依却有些绝望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