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栋梁(1 / 2)
送走几个孩子后,昔日里热热闹闹的黄公馆一下冷清了下来,就好像有人把公馆里的声音掐断了一样,到处都是一片寂静。
赵小婉回到空荡荡的客厅里有些怅然若失,她坐在沙发上,对着客厅前摆放的一个全家人的照片合影发起了呆。这张合影是几年前初到南京的时候照的,黄柯身着戎装抱着正忠坐在中间,她穿着漂亮的裙子站在身后,左右两边是稚气未脱的黄英和黄正。
因为是刚收养的缘故,两个孩子脸上还有有些不自然,黄正紧绷着脸,直瞪瞪的看着前面,黄英拽着衣角那样子滑稽极了。
赵小婉走上前,她拿下那个相框,在手里看了看,不禁的傻笑起来。虽说黄英和黄正不是她亲生,但平日里她却是当亲生的一般看待,两个孩子也都听话,再加上最小的黄正忠,三个孩子叽叽喳喳的在家里平时挺找人烦,可这一走心里头怪是空的慌。
黄柯从楼上走了下来,自言自语般的问道:“都走了?”
没有人回答他,他走到楼梯口的时候,不自觉的拿起怀表道:“这个点估摸着他们出南京了。明天这个时候,恐怕黄正要出了江苏,黄英和黄正忠该上船了。”
他说这几句的时候就走到了赵小婉跟前,看着小婉正在看着一个相框发呆,他立刻明白了什么。
“别想了!”黄柯把相框接过来放在桌子上,赵小婉轻轻的依偎在黄柯怀中,不一会,她的眼眶就开始打转了。
“兴华,我想孩子们……”
黄柯的轻轻的抚摸着赵小婉的头,他理解赵小婉的心情,虽然她从小自立自强,表面上看似霸道,其实内心里细腻脆弱。
其中原因,黄柯是知晓的,这和她自幼的家庭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赵小婉自幼就很缺乏家庭的关爱。她的母亲早年病逝,父亲又被土匪杀害,只有她和哥哥相依为命,虽说锦衣玉食不愁吃喝,但毕竟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所以在赵小婉的内心深处,一个完整的家庭一直她的渴望。
这个渴望他曾经寄托在哥哥身上,只是后来他哥赵庭辉娶来的几房姨太太都是贪图钱财,有几个甚至比她还小,这让她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感觉。
直到她后来遇到了黄柯。
与她完婚,生下了孩子,又收养了黄英和黄正。赵小婉才算是体会到了为人母的幸福,也体会到了家庭的那种美满,只是这一切在孩子们长大的时候都“失去”了……
黄柯自然知道这些,所以在对待赵小婉的感情上,他总是极力的去填补。他经常回家吃饭,让家里的佣人都聚集在一个大桌子上吃饭,这方面的考虑也是其中原因之一。不过有些事情是原则,是原则的东西就不能够让步,所以在跟赵小婉商量送孩子们出国的时候,赵小婉极力反对,后来建议一个个送出去,但都被黄柯否决了。
“孩子们都大了,他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我们不能替他们做所有事,有些事情需要他们自己去闯荡。”黄柯静静地说道。
赵小婉咬住嘴唇依偎在黄柯怀中不再说话。
黄柯轻叹一口气,人都是自私的,他将来也想培养自己的孩子作为接班人,可这需要他们有这个能力。这种能力不是自己能够传授的,必须要他们自己去高等的学府学习最先进的文化知识,还需要他们去浑浊的社会中摸索,只有在不断的摸索、学习和锻炼中,他们才能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想到这里,他想到了前些日子他讲过蒋中正的两个儿子。老实说,在教育子女上,蒋中正做的还算可以,黄柯对他两个儿子的印象都还不错。
蒋中正两个儿子现在都从最低层位做起,一个在给蒋百里做副官,还有一个干脆就在陆军部做见习,看来蒋某人有意历练两个儿子。
黄柯和他们都谈过话,看的出来两人都非等闲之辈,尤其是长子蒋经国,无论谈论什么问题都思路清晰、有理有据。
尽管他的很多想法还很稚嫩,但在此时已经能够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观点实属难得。
黄柯微笑的问经国最近在读一些什么书?蒋经国不卑不亢的答道:“在读《孟子》、王阳明《曾文正公家书》、《总理遗训》等书。”
“有什么收获吗?”黄柯问道。
蒋经国想了想,用着带着奉化口音的国语答道:“初读觉得乏味,细读之后有些滋味也便懂了一些,再读又糊涂,多读之后又豁然开朗。”
黄柯点点头,他没想到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竟在读书上有如此的心得,他继续问道:“除了这些,每日你还做些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