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胡人南迁(1 / 2)

加入书签

    北征大军未归,但是押解俘虏的队伍,已经归来一月有余了。颉利被俘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安。如今丧乱即平,朝廷及时颁布休养生息的政策,百姓久经战乱,民心思安,如何不叫百姓欢呼鼓舞。长安的市面上已经是张灯结彩了,百姓的脸上也露出了欣喜之色。

百姓欣喜之时,太极殿内的李世民却是高兴不起来。贞观二年到三年,天下大旱,北方草原也没能幸免。如今北方平定,草原上将近五百万牧民,自然是大唐治下的臣民。颉利穷兵黩武,又经大旱。致使草原各部族民生凋零,牧民宰牲度荒。使草原上的牛马羊群失之八九。李靖来报如今草原百姓已经饿死了千人,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

收到李靖的奏折之后,李世民忧心如焚。去年为了征讨颉利,李世民已将府库掏空,那里还有粮食赈济草原百姓。再者说草原上的牲畜只剩下不到两成,朝廷要拿出多少粮食才能使草原恢复元气,就算拖垮整个唐朝也做不到。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以及岑文本被宣到殿中,三人刚刚入座,李世民就将李靖递来的奏折递给了三人传阅。三人看后,久久未语。此事太过麻烦了,主要还是没有粮食钱财。北征一战,虽然大胜,然而府库一空那里还有能力赈济。三人皆是辅宰之人,自然明白朝廷还有多少钱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人皆是闭口不言。

李世民也是看出三人并无良策,不过事情还是要办,就算没有办法,也要想出办法。不然的话,难道看着草原五百万牧民活活饿死吗?如果这样李世民这个刚刚得到的“天可汗”称号,难道要扔到地上,让草原牧民用脚踩上两脚吗?李世民丢不起这个人,也不能让刚平定下来的草原,因为饥饿再次发生暴乱。那样的话,这次北征就将是无功而返。

“三位爱卿,难道就没有一点办法了吗?”李世民也不能不说话了,不管怎样,这件事都是要解决的。

“陛下,不是臣想不到办法,主要还是没有钱粮。自从贞观三年八月发动北征开始,户部将太仓存粮五十万石都调拨给了北征大军。如今京都的日常用度都已经捉襟见肘,哪里还有钱粮赈济草原。臣确实无计可施。”长孙无忌作为百官之首,眼前的困难还是要说清楚的。

李世民看了一眼在坐三人,对其他二人问道:“两位爱卿也无办法吗?”

房玄龄与岑文本双双跪下道:“臣等无能请陛下治罪!”

李世民面色不悦道:“常德宣五品以上官员入朝参政,朕非要他们拿出个办法不行。”

太极正殿中,百官山呼万岁,李世民居坐正中,俯视百官开口道:“定襄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奏报,颉利穷兵黩武,致使北方草原百姓被战火荼毒,所剩牲畜不存一二,草原百姓饿殍遍地。不知众爱卿,可否有良策以解草原百姓之疾苦。”

李世民说罢,百官们鸦雀无声,谁也不敢站出来说话。朝廷穷成什么样了,大家心里都明白,虽说不知道具体详情,大体怎么样他们还是清楚的。没有钱粮怎么赈济,难道说让李淳风老道出来,施个法术变出粮食不成。

“户部尚书戴胄何在?”

“臣戴胄拜见陛下。”戴胄被点了名,很利索的走了出来,跪于御前。

“戴胄,府库还有多少钱粮?”李世民问道。

“回陛下,钱十万贯,粮八万石。”戴胄很老实,如实的回答道。

“草原百姓五百万口,这些钱粮塞牙缝都不够。让朕如何向草原百姓交代,难道就让朕眼睁睁的看着草原百姓饿死不成,百姓无粮会起暴乱的,这个道理就不要朕说了吧?众爱卿食君之禄,应当集思广益,才能不愧苍生。”

李世民话落音了,大殿内依然鸦雀无声。程咬金四下看了一眼,走到殿中跪下道:“陛下,臣是个粗人,也没有什么良策,但是臣愿倾尽家财以充国库。臣愿献粮五千石,钱一千贯,请陛下恩准!”

“知节真是忠君爱民,朕心甚慰。恩准了!”李世民说道:“但这也不是办法,朕就算将满朝文武的家底全都掏光,也是杯水车薪。众爱卿还是要想个万全之策,才能以解草原百姓的疾苦啊!”

此时殿下的百官已经将程咬金的八辈问候了个遍,你娘的,你开了个好头啊,我们捐还是不捐?不捐就是不忠,捐的话这也太他娘的多了。你一个武将捐了五千石,一千贯钱。这他娘的是要人命。

长孙无忌站了出来,道:“陛下,臣家资不厚,也愿献粮五千石,钱两千贯。”

这会下面的人都坐不住了,纷纷起身献钱粮。献多少要看官多大了,长孙无忌都没有敢低于程咬金,其他豪门大族高于程咬金官职的官员们,谁敢献少。户部尚书戴胄可是乐坏了,不等李世民吩咐,就让人拿来纸笔记了起来。

御史大夫魏征站在人群中,一动也不动。等这些人都登记完以后,走到殿中跪下道:“陛下,臣无家资,就不捐献了。不过臣有一策献上。”

李世民龙心大悦,道:“爱卿快快到来。”

“陛下,草原牛羊生长缓慢,如今草原牲畜是不存一二,需要几年才能恢复过来,如果草原几百万百姓都要让朝廷周济,其结果必将是草原百姓食不果腹,内地百姓将负担加重,最后必将升起大乱。以臣看来,只有将部分胡人内牵一条路可走,教他们在战乱荒弃之地耕耘,那么他们熬到了秋收时就能自给自足。如此这般,朝廷也能免去一笔沉重的负担。”

“嗯,这个法子不错。”

李世民话还没有落音,一位大臣走到殿中跪下道:“臣萧瑀叩见陛下。臣觉得魏征所言万万不可。”

李世民有些不悦,萧瑀这人在贞观年间被五次罢相,这是在历史上也是极少的,此人才学能力都有,品行刚正不阿先不说,脾气还尤其的大。魏征这种犟人,都在他面前都不行。贞观元年,他因和陈叔达政见不和,于是乎萧老头在殿内大打出手,整的殿内混乱一片,李世民多次制止都不行,最后李世民将他罢官免职回家反省去了,谁知这老头气不过,病了。李世民只好又将他认命为太子少师,这才算完事。你说一个这样的人开口反对,李世民能高兴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