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老家具(2 / 2)

加入书签

姥姥问他们:“刘老,您们听说有卖院子的吗?要是有的话,咱再买个院子,放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时半会的用不着,放院子里也不是办法啊。”

硬木家具到九十年代中后期,才在南方重新时兴起来,价格逐年增高。进入二十一世纪,成为了奢饰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收藏。

刘老说:“夫人,您这是要买院子啊,现在还真是有。不过,没有大院子,大部分是小院落,二进的也有,像咱们现在这样的院子,还真没听说。”

荣老补充说:“现在,平反的大部分是右派,他们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底厚的不多,他们有大院子的不多。

像咱们这些封建遗老和资本家,家里的院子都大,可没听说有平反的。”

姥姥听了有些失望,舅姥爷听到了心里,问他们:“您们清楚那些小院子,卖什么价吗?”

“那得看房子的情况,不过这些小院落,倒是比去年的价格低。主要是那些死亡的右派,孩子受连累,大多数也不在京都。

反正也住不着,就想把院子卖了,几个孩子把钱分了,可是一笔大的收入。

现在,京都的住房虽然紧张,可是能买起房子的人,真的不多。卖房子的多了,价格反而比去年低了一些。

三间的小四合院,现在不到二万元。五间的院子,不到三万,二进的院子最合适,三万五就能要了。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好的院子,那些残破的院落,价格即使低了一半,也没人要。”

现在,京都住房紧张的,都是收入低的老百姓。国家干部和效益好的企业职工,单位分配的住房,还是比较宽裕的。

机关单位的干部职工,结婚证领到手,就能分到个独立的房间,怀孕以后,换成两居室的房子,他们是不需要买房的。

大型企业工厂的职工,住房最紧张,老少几代人,挤在十多个平方的房子里,可是,他们的生活都困难,那里有钱买房子。

一些京都的老户,因为解放后无节制的生育,一家四五个孩子,现在又都到了结婚的年龄,住房更加的紧张。

前些年,一家留一个孩子在身边,其他的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自七七年恢复高考,大批的知青回城,好多还是拖家带口的回来,加剧了京都住房的拥挤。

回城的知青,别说正式工作了,集体单位的工作也找不到,好多在家待业,靠父母养活,即便在院子里搭建个棚子住,也没钱买房子。

虽说改革开放了,可是国家的工资标准没变,效益好的单位,多发些奖金,也没法和工资比。工资和奖金加一块,多的一个月六七十元钱,大部分还是四五十元。

这个时候,家里有几千元存款的人家,就是顶尖的了。可是离买院子,差的太多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