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56 白热死斗(1 / 2)
然而现在秋仪之原先那些得力手下,一小半已经在潼关底下阵亡了,而剩下的兵士,大多已被他升了官职,担任统兵的将军,那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已不复存在。
因此秋仪之在准备作战之时,便在全军当中,挑选了忠诚善战之士,组建了一支千余人的别动队,将最为精锐的装备配备齐整,又派尉迟霁明突击传授了些武艺,用作突击力量,正好在这样焦灼的局面下使用。
这支奇兵果然锐气十足,身披坚甲、手持利刃,一次突击便杀入敌军阵中,仅用少数兵力便将对手阵型打乱,眼看就要一举扭转战局,形成反击的局面。
郑鑫看过多少朝廷战报,对秋仪之这样的战法颇为熟悉,面对这样的局面,立即命令左翼兵马鼓舞起士气,暂时放松对正面敌军的压力,集中力量将这股杀入阵中的敌军小队驱赶出去。
郑鑫这招果然管用,秋仪之派出的勉强杀入敌阵的队伍再也无法在敌军阵中立足,在付出了两三百人的伤亡之后,便只能且战且退地同敌军脱离了接触。
在此过程当中,秋仪之清晰地感受到了敌军阵前的攻势有所放缓,这其实是一个全军反攻的机会。然而对手毕竟兵力远远超过自己,又是两面夹击的局面,他唯恐自己贸然进攻,让身后出现兵力真空,郑鑫便会抓住这个机会,将自己和赵成孝所部分割开来,到时候首尾不能相顾,便是必败无疑了。
郑鑫在阵后看得清楚,见战事虽然依旧焦灼,但秋仪之的冒险也没有成功,战局的整体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见到这样的有利局面,郑鑫暗暗缓了口气,正待做出下一步动作,却听身旁有人伸手向前一指,禀告道:“大殿下,你看那边何物?”
郑鑫极目远眺,却见秋仪之方面阵中忽然挑起一面大旗,旗杆顶端按上了一支箭头,箭头上挑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头上长发披散下来,却被干枯的血液结成的血块弄得肮脏不堪。
郑鑫看了一眼,慌忙将视线移开,已经猜出自己这颗人头的主人身份,却还要问一句:“敌军所悬的,是谁的首级?”
传令军官战战兢兢答道:“似乎是王子郑超的……”
郑鑫闻言,脸上五官顿时拧成一团,喉头痛苦地一咽,呵斥道:“秋仪之这恶贼,居然做出这样暴戾之事!前敌将领在做什么?还不快快催动将士,努力攻击,将郑超的首级夺回来!”
其实郑鑫此时真想将身边的预备队也投入到战斗当中,一鼓作气将秋仪之击败,然而他最终还是冷静下来,没有做出这样的决定。
秋仪之并非那种没有人性的恶徒,他做出这样的举动,也是在无计可施的局面下做出的无奈之举,无非是想要引诱郑鑫发怒,并在一怒之下将自己的预备队投入进攻,暴露出身后空档,从而为跛豪铁骑的突进创造空间。
却没想到郑鑫并没有上当,预备队依旧保持不动,继续用现有的兵力同秋仪之互相消耗。
秋仪之没有法子,想了半天,只有派人去渤海人那边,要他们将两万铁骑先分出五千来,向敌军右翼侧后方冲击,先缓解一下正面军队的压力。
不料统帅渤海骑兵的乌尔顿王子,却传来话说,说是渤海兵士不通汉语、不识官军服色,因此不能分开使用,若是强行分兵作战,难免误伤友军。
这几句话说得似是而非,不过是托词而已,无非是乌尔顿怕两万骑兵分散投入战场,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才不愿奉命。
秋仪之是何等聪明之人,乌尔顿这点小心眼,又怎么能够瞒得过他,然而碍于乌尔顿毕竟是过来助战的番邦,没法适用军法,只能暗自咒骂。
郑鑫这边却已看清楚秋仪之的虚实,忽然下令变阵。
他看出秋仪之将主力分为两部,分别在左右两个方向全力抵抗,这样作战就已经十分勉强被动了。这就导致正对郑鑫的正面,只能欺负郑鑫投鼠忌器,用皇帝做挡箭牌,其实却是极为空虚,根被没有在正面发动反击的力量。
因此郑鑫令旗一挥,命令防备敌军正面突破的两万闲置军队,这就向右翼运动,攻击秋仪之所在的敌军左翼。至于正面防御,则由郑鑫亲自领军的预备队负责——反正秋仪之压根没有余力在正面组织攻势。
这两万生力军全部投入战斗,让秋仪之所部四万来人面前,面对了接近十万的兵力。这样的兵力,已超过自己的两倍,让秋仪之越来越支撑不下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