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千里江山千里营 149 此消彼长(1 / 2)
“好!”乌尔顿已被林叔寒描述的美好景象彻底打动了,“我这就写信,力劝父王发兵助战。光给父王写信不算,还要给蔡文畴先生写信。你们不知道,我父王最相信蔡先生的话了,而蔡先生虽然身在渤海,却时时心向大汉,大汉有难他不会不救的。”
说着,乌尔顿已经迫不及待地招呼下人备好笔墨纸砚,歪歪扭扭地写了两封书信,正要亲自封装起来,却听秋仪之却道:“我还有个要求,请王子一并带给达利可汗。”
“请但说无妨。”乌尔顿立即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听说令妹,也就是忆然郡主,有了我的后人,这次贵国发兵南下,请这两位也一起过来……”秋仪之说道。
乌尔顿想了想,满口答应下来:“这是应该的,我这就再替义殿下加上这句话好了。”
说罢,他便将已叠好的书信重新展开,专门在正文后面将秋仪之的要求写了上去。他这写法虽然不够正规庄重,却反而显得这几条要求特别显眼突兀,倒也颇能让人重视,因此秋仪之也没有什么好不满意的。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事情越来越朝着秋仪之想要引向的方向发展,好消息也一个又一个地传来。
首先是李胜捷方面。他奉了秋仪之的命令,不再封锁镇江、金陵、江阴的长江中下游一线,而是统帅自家水师一路溯江而上,乘着长江丰水期,通过三峡一直移动到巴蜀道和山陕道交接之处,直接阻断了郑鑫经营许久的山陕道的力量,直接南下入川的通道。
山陕通往关内的另一条通路在湖广道。这里本应由左将军韦护把守。然而韦护被郑鑫扣押之后,这里的兵力就暂时由刘庆接管住了。刘庆才具平常,只能勉强收拢住军队,难以分出手来直接支援在京城里的秋仪之,却也好歹堵住了郑鑫从江南进犯其他地方的一条重要通道。
郑鑫这边,因漕运衙门的郑庭航提前将存储在江南的粮草辎重一股脑全都运送到了北方,又加之江南道经过年前一场动乱,正在青黄不接之际,确实难以维持三十余万大军的大规模行动。
偏偏岭南王府残余未灭,还不时在江南南部的衢州、温州等处兴风作浪。郑鑫为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对付秋仪之上,便只能分兵三万给了奉大行皇帝遗诏南下的前将军戴鸾翔,让他去镇压岭南王府的余孽。
戴鸾翔因有秋仪之早先就有了密谋,现在郑鑫送了兵马上来,他便将计就计利用自己在军队之中威望极高的优势,逐步将郑鑫安插的军官渐渐排挤出去,另外选了自己信得过的军官补充进去,从而将军队控制起来。
郑鑫不是笨人,戴鸾翔的行动他看在眼中,自然也是十分在意。他原想利用断绝戴鸾翔所部后勤补给的法子,逼迫戴鸾翔重新将兵权交出来。却不料戴鸾翔根本就看不上郑鑫划拨给他的那一点军粮辎重,而是找到越州州牧许容、苏州州牧黄万刚以及漕运总管郑庭航,直接向他们讨要军饷。
这几个人早已暗通秋仪之,想着法子将自己管辖之内的粮草交到戴鸾翔手里。尤其是郑庭航,大笔一挥,索性将没有来得及装船运输到江北的物资,全部划拨给了戴鸾翔。
郑鑫原本对郑庭航就颇有几分成见,而郑庭航这短短一个月里头,连做了两件资敌的大事,惹得郑鑫再也顾不得什么“三年不改先王之制”的孝道了,当即就决定要派人处置郑庭航。
郑庭航虽然迂腐一些,倒也知道爱惜生命,听到这个消息,干脆挂印封金,直接跑到了戴鸾翔的军中。这下就连郑鑫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打落了牙齿往肚子里吞,只盼望着戴鸾翔这位“海内第一名将”只是想要拥兵自保而已,而不会出手帮助秋仪之。
然而现在情势一天紧迫过一天。秋仪之回到洛阳之后,阵脚丝毫没有混乱,不但堂而皇之地领了监国的大任,居然另起炉灶,会同皇后另立新君——这新任皇帝居然还是郑鑫的亲儿子。之后一道道讨逆诏书不断以皇帝、监国和太皇太后的名义颁发下来,这些诏书大多出自于“半松先生”林叔寒的手笔,文采飞扬,好似一柄柄利刃直插人心,就连郑鑫最信任的几个文武心腹看了以后,都有所动摇。
因此北有朝廷正统、南有岭南余孽,摆在郑鑫面前的就只有迅速集结军力北上,将秋仪之击败重新取得京城洛阳的控制权这一条路可走了。只要这样的行动成功,那到时候郑鑫是做皇帝、还是当太上皇,都不过是自己一句话的事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