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六节【莫欢喜】(1 / 2)
夜已经很深了,大雄宝殿内却依然亮着烛光。四尊巨大的泥塑金刚俯身望向下方众人,它们拧眉瞪目的面相在摇曳的烛光中看上去让人心胆俱寒。
金刚前面的蒲团上坐着三个年事已高的和尚,从衣着上看,他们在寺中地位都不低。他们全都双目低垂,一副昏昏欲睡的模样,很难想像,这三个老态龙钟的僧人,都是少林寺地位显赫的澄字辈高僧。蒲团前方还站着一个年轻和尚,他面沉似水,却目光如炬,通体漆黑的皮肤跟身上的衲衣形成强烈的反差。很难相信,此人虽不算高僧,也没有位列在澄字辈,却与三位长老以师兄弟相称。昏黄的大殿内只有木鱼呆板的敲击声回荡着,那千篇一律的节奏就像是在颂唱一首冗长的诗篇,让人提不起精神。
“僧定,于睿那天有没有告诉你,纯阳派为什么会扯进茅桥老店和涂家大宅的事情里?”一个老僧开口问,他的声音甚至比他的外貌更苍老,若不是有一股浑厚的中气隐含在声音中,他或许会被人当作是风中残烛。
“于真人说得很隐晦,事实上,她讲了几件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事情:在华山落雁峰,天光晴好的时候,有时会看到山顶绝无人迹之处冒出一团云雾,雾中隐约有一个人影,或坐或立,香客们称之为‘莲台佛影’,但是于真人认为,那其实是华山上一个死去数百年的前辈。最近几年,人影出现得愈加频繁,但是它的身形却越来越扭曲,就像是一张纸片被揉成一团后又重新打开。于真人说这变故一定跟云台峰,石壁下山洞中那口古老的釉瓮被人打开有关,这口巨瓮在华山放置得太久了,瓮底早已如古树扎根般与山洞融为一体。没人知道是谁揭开了瓮口,也没人知道什么东西被放出来了,据说那天晚上整座‘猢狲愁’都被尖厉的叫声环绕,我曾经问过于真人,她没有直接回答我,她只是说轩辕黄帝相传曾在华山大会群仙,我想她是在暗示,黄帝当时在华山见到的,就是从瓮中放出来的东西。后世的唐尧虞舜都曾经前往过华山,似乎想要再现黄帝当初的盛况,但是他们什么都没有得到。
“再到后来,北周道士焦道广在华山深处的古明堂遗址上修建了云台观,搜罗天下奇书藏于观中,大象二年,焦道广忽然在自己的道观中失踪了,只留下一座空观和汗牛充栋的古籍。于睿相信,焦道广与黄帝,尧舜,还有那个佛影,甚至古瓮的制造者,都曾在华山上找某样东西,开元年间,出家在长安辅兴坊的金仙长公主曾经派人以修缮的名义把云台观几乎翻了个遍,也许,这座山里藏着的秘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大殿里又只剩下了单调的木鱼敲击声,时间像是膏油一样凝结住了,烛光中,老僧干瘪的嘴唇微微蠕动,他正无声地念诵着一段生僻的经文。也不知过了多久,另一个老僧开口了:“那么,继续说说你那晚在华山上的遭遇吧。”
当日华山。
“师父,我们现在怎么办?”一个香客压低身影问聂定。
“人不是我们杀的,这是纯阳跟神策军之间的梁子。”聂定那双怨毒的眼睛扫了一下四周,“你们沿原路下山,立刻回山庄,不要停留。”
“师父那你呢?”
“我在这华山上还另有事要做。”聂定不耐烦地摆摆手,那香客不敢多问,只能唯唯诺诺地低头称是,其他香客也纷纷领命,须臾间就全都人影不见了。现在空地上只剩下了蛇抄剑一个人。他背对着和尚,一动不动,消瘦的身形站得笔挺,像是孤坟前的半截蜡烛。四周一片死寂,月亮也早已沉入西方群山之下,刘僧定的前方只有一片晦暗不明。
又过了半晌,像是已经确定弟子都已走远,聂定忽然一手捂胸,整个人都佝偻了下来。见此奇景,和尚先是一愣,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电光火石间,蓝衫人虽然留下了一条手臂,却也出掌重创了聂定。刚才,聂定只是强作镇定,现在怕伤势已经压不住了。和尚不由咋舌,仓促间能施展“菩提十界”已是不易,蓝衫人竟还在施展的同时,暗地下了这么重的一手,这人不论武功,反应,还是见识,都算是顶尖高手,武林中忽然冒出了此等人物,自己怎么一直都不知道?
聂定又站在原处调息了片刻,看样子像是稍微轻松了一点。他四下望了一圈,确定没有留下供人追查到自己的线索,就大步离开了这个是非地。说也奇怪,他并没有朝山下走,而是沿着山道一路向上,此刻刘僧定如果有心要拿下“蛇抄剑”,恐怕是易如反掌。但是他却选择悄悄坠在聂定身后,因为他想知道,聂定冒着被发现的危险,连夜带伤上山,究竟意欲何为。
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走了一更天左右,刘僧定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处,举目四顾只看得见黑压压一片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的路有时候平缓,有时候陡峭,有一段路年久失修得几乎完全无法辨认,而另一段,则狭窄到必须侧着身才能通过。聂定始终是一副老马识途的样子,一路上几乎没有过停留。难道,这条路他经常走?黑和尚正在纳闷之际,忽然眼前一亮,就像有一道刺眼的闪电化过夜空,刘僧定猝不及防之下,他的影子已经被这道青蓝色的强光打到了对面的山壁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