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故宫的震撼(2 / 2)

加入书签

两个人站定,调整了一下心情,相互笑了一下。温必泉机灵鬼似的晃了晃脑袋,有感必发,“我算是知道了国旗上的红色和黄色是怎么来的了,就是来源于这里呀。你看那红彤彤的高墙,金黄灿灿的房顶,那不就是皇权的主格调吗?所以国旗上红色和黄色的组合就是皇权的象征啊,连带着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身上的运动服都是红黄色调,那不也就是代表着权利?暗示着‘我很好使’?我以前还以为红黄组合代表明朗、亮丽、上进呢,就像太阳一样。”

“行了啊,别发表感慨了啊,前面就是午门了,这种等级森严的地方,你只能越来越有压迫感,这正是皇上想要的效果啊。如果想要欣赏轻松闲适的那种中国古建筑群,你就只能去看苏州园林了,这里可是不行的。”何婉婉瞪了一眼温必泉,然后又进入刷刷扫描仪状态。

两人很快来到午门前,四下里一望,顿时感觉像进入了包围圈一样,浑身不自觉一抖。那是因为前面三个面都被高高的红色宫墙围阻,只有身后一面是开阔的。身处其中,只有被挨宰的感觉,“我好怕怕哦啊!”温必泉吐一吐舌头,拽紧了闺蜜的手臂。

抬头仰望,有着规整、厚重、大气的重檐庑殿顶设计的宫殿大门楼上,就像高高在上的主席台,难怪这里是皇帝下诏书、文武百官听旨、下令出征并防御外敌的地方。“嗯,果然有气势,气势十足!”

随着游客进了午门,这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进入了紫禁城,也就是故宫,现代的故宫博物院。

四周望去,满眼都是红黄的组合,蓝蓝的碧空下耀眼的金黄像铺满了一房顶的金子,辉煌万丈。而那红彤彤如血的高耸的宫墙无不在警示世人控制好你的情绪,收敛起你觊觎的心情,这里不是你随便说话、张望的地方,一种紧张和激动相伴而生。难怪走入过紫禁城的人都会做着当皇帝的美梦,为那把龙椅角逐天下。

故宫始建于明朝,公元1406年,从那时起,皇帝就意在加强强化皇权的统治,从上到下,甚至渗透到各个环节,制度、建筑、生活方方面面都有体现。

从这时起,全中国人民是政治的人,而非自由的健全的人。人们心中政治因素太多,政治影响力太大。每个人为权利而生,为活命而忙!

难怪同样是作为中国古建筑精华的苏州园林,人家会保留下那份宝贵的闲适,那是中华民族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也难怪国人每每去欧洲小国旅行,醉心于那里人生活的闲适、慢节奏的惬意、优美富裕的环境。

中国人就是太赶了,为生活而赶,为活命而奔忙,已经丢失了那份闲适的需求了。闲适,正是未来中国人最大的需求。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族工作、生活、居住的大四合院,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古建筑群。前朝是皇帝上班、举办礼仪、举行各种国事活动的场所,就像一个大大的客厅。后面是内廷,是皇帝生活起居,吃、喝、拉、撒的地方,就像一个超级宏大的大卧室。四周有高高10米的城墙围绕,外面更有52米宽的筒子河环城而护,总占地72万多平,真是超级大的皇族住宅,超级大的四合院,超级好使的一家人。

“我真佩服清朝人,你说明朝留下的四合院他也能住得惯?还住得这么心安理得?他们不是习惯居住在口袋房,万字炕吗?那些老讲究居然也能改?真是服了他们了。”温必泉不满意的嘀咕了一句。

“清沈阳故宫我也去过了,努尔哈赤最初建立的大政殿就是八角重檐攒尖顶式亭式建筑,来源于游牧民族的帐殿,就像一座固定下来的帐篷。”何婉婉悠悠道来,“他的这一期工程布局就是简单的分列左右两侧,整齐排列的十王亭,每个八旗贝勒王各居一亭议政。大政殿后面是一銮驾库。这么看来哪有四合院的一点影子?”

“后来皇太极建的二期就有了故宫的影子,有正有厢,有主有次,拱卫中央,但还没有达到连檐通脊,此时勉强算得上四合院。”何婉婉神情淡淡的说,“清宁宫就仍然保留着满族传统的建筑风格,筒子屋、万字炕。”

“再看乾隆的三期工程,就出现高墙围绕、连檐通脊了……难怪康熙特别喜欢江南水乡文化,建了个畅春园爱不释手……看来清朝人很喜欢中原文化,学得不要不要的。”何婉婉撇了撇嘴,一脸鄙夷,“但话也说回来,大民族融合了,他们都是我们的老祖宗了。清人也有他们的优势,那种彪悍融合到我们的血液里,让整个民族更强大了。否则,光靠中原那点血脉传承,太弱了,迟早要被淘汰的。”

“是啊,都是一家人了,各有优缺、取长补短罢了,还是和睦相处吧!家里人最好别内斗,否则真就让围观群众趁虚而入了。”温必泉点了一点头,一脸崇拜和赞同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